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边缘的微光: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阐释
孙若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06月
コード:493196   330p  24cm ISBN/ISSN 9787309168471
 
価格 4,862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共分八个章节。绪论考察了日本学界对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的辨析与接受。第一章节宏观性描述了新时期文学在日本译介的数量及趋势。第二章节梳理了参与新时期文学译介的重要译者群体--曾受教于竹内好、松枝茂夫的东京都立大学学者群对前辈学人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第三章节通过对新时期文学翻译杂志《季刊 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立及运作进行考察,进一步阐释都立大学学者群如何将自身的中国文学观运用于翻译行为的实践中。第四章节就新时期文学中寻根文学在日本的译介进行探讨,揭示了中日学者对新时期文学中某些重要思潮的差异性认识。第五章节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在日本译介为实例,进一步探讨中日学者对寻根思潮的差异性认识如何体现在新时期文学外译的实践中。第六章节通过考察遇罗锦的“两部童话”在日本译介,提示了日本学者如何将在中国国内因故受到“规训”的作家与作品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资源。第七章节考证了9部由日本学者编撰的,包含新时期文学相关内容的中国文学史,重点探讨了日方学者的文学观如何影响文学史的编撰,以及文学史编撰与新时期文学译介之间的相互关联。第八章为结语。

目录
彼岸的逼视与回响(代序)
前言
序章 从“‘文革’后”到“新时期”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的内涵与限度
第二节 日本学界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三种主要命名方式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确立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译介的情况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出版形式单一”现象及其原因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译者职业多元”现象及原因
第二章 “文学性”的启魅与祛魅——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学性”的认知
第一节 高岛俊男:神话起源与“真实性之上的文学性”
第二节 相浦杲:价值观为体与技法为用
第三节 历史现场的另一种声音:中国文学爱好者的文学观
第四节 转型期的文学价值之思
第三章 与时代联动的译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新时期文学译介的一个侧面
第一节 非学院译者的退场与同时期的“两国文学界一大盛事”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时局变迁背景下的文艺响应
第四章 作为方法的新时期文学——《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刊与竹内好的思想遗产
第一节 竹内好与安保斗争、《中国的思想》和《季刊》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季刊》的成就与意义
第五章 作为“同时代”的新时期——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
第一节 两个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同时代性”内涵变迁
第二节 走向“同时代性”的路径——“抵抗”与“苦斗”
第三节 传承竹内方法论的实践和意义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寻根思潮在日本的接受与评价
第一节 被建构的“寻根”
第二节 在日本学界遭遇评价困境的“寻根”
第三节 剥离“寻根”后的阿城小说之译介
第四节 被日本学者工具化的“寻根”
第七章 作为“事件”的《红高粱家族》日译及其背后的思想脉络
第一节 《红高粱家族》日译及作为“事件”的井口批评
第二节 井口对莫言的评价变迁
第三节 同时代性——井口的新时期文学审美倾向
第四节 对井口有关麻风病的批评之反批评
第五节 《红高粱家族》带来的启示———译者与机制
第八章 史铁生在日本的译介与读者评价——个体叙事与文学的越界
第一节 爱与敬——日本学者对待铁生文学时展现的共性
第二节 越界——史铁生文学的底色
第三节 文体越界、个人情感与日本学者读者的审美共性
第四节 作为“最大公约数”的史铁生
第九章 日本学者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的新时期文学叙事
第一节 他者文化形象的塑造与文学史之间的关联
第二节 日本学者编撰的九部中国文学史
第三节 藤井与研究会文学史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对照
第四节 藤井与研究会文学史中编撰思想与材料选择的对照
第五节 小结
终章 边缘的微光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名索引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