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臺灣惡地誌:見證臺灣造山運動與四百年淺山文明生態史 /beNature
蘇淑娟 梁舒婷 吳依璇 等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22年08月
コード:482290   284p  23cm ISBN/ISSN 9789863847588
 
価格 6,930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人們常聽聞的「月世界」地形,異景如夢似幻、宛若外星球,而它正式的名稱是惡地(Badlands)。惡地的特徵是地表極易受到水流侵蝕,形成密密麻麻的侵蝕溝,使植被難以附著,呈現出裸露、崎嶇、破碎的地貌景觀。臺灣惡地分布多處,其中較為顯著的有三處,一處在島嶼西南淺山帶,大致從臺南延伸到高雄;一處在東南,主要集中於臺東利吉;還有一處是人們南來北往較易看見的苗栗三義火炎山礫岩惡地,它們分別展現了島嶼不同的大地構造與地質成因。
臺灣本島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惡地地形是西南部臺南到高雄一帶,面積廣達一千多平方公里,厚約三千到四千公尺深。這片泥岩(mudstone)惡地雖約占國土百分之三,卻驚異地創造了觀看、理解臺灣的多重視角,而且封存了臺灣四百年族群發展縮影,更意外成為淺山地帶生態方舟。
本書從地質的大尺度出發,告訴你位於西部麓山帶的這一片泥岩惡地是如何形成、如何見證臺灣六百萬年前造山運動的前後結構相,以及如何反映出臺灣環境的特性。
雖然惡地環境似乎不宜人居,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已在此活動數百年。本書爬梳了四百年來,在溝谷交錯、空間迴旋錯置的環境下,人們如何發展、選擇聚落、遷徙,並在族群勢力不斷交替間,形成短暫或持續的、穩定或變動的、時消時長的多元生活樣態。這是一段人與環境之間相互試探與適應的過程。
惡地地區極為重要的是水源。透過惡地生態多樣性、環境保育運動雙軸線,溯源水在當地自然與人為力量影響下的流動路線,以及保存方式。
草根公民科學家「喇賽班」和生物們是一股強大的在地力量,顧水、顧生態,例如刺竹、厚圓澤蟹、東方草鴞、梅花鹿、穿山甲、食蟹獴等,不斷在這裡上演驚奇劇場。雖然各式各樣的磨難,不斷挑戰著惡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一群人和生物持續在青灰泥上前行,他們正翻轉想像,在寂惡之境,對大眾展現一種當代的SDGs永續生存模式,我們以地質公園理解它。

目錄
推薦序惡地譜出臺灣不可或缺的地方誌 林俊全

Part I 導論:惡地求生

Part II 荒山惡地
1.快速造山的見證
◎西南泥岩惡地:臺南左鎮、龍崎、高雄田寮、內門、燕巢
◎臺東利吉惡地 ◎苗栗火炎山礫岩惡地
2.全球視野——孤峰在何方
◎美洲 ◎歐洲 ◎紐西蘭
3.西南惡地地景多樣性
◎月世界家族 ◎泥火山 ◎多元地貌 ◎斷層交會處

Part III文明的碰撞
1.淺山水鏡
◎走入月世界,揭開水塘真相 ◎何處是聚落
2.族群行跡
◎墾荒:遷徙路徑與生活變貌 ◎歷史治理與民風流韻
3.山水間的拚搏與治理
◎扭轉天時的水資源工程 ◎戰後:臺灣第一阿公店水庫和二仁灌溉計畫
◎治水治山的重擔 ◎刻苦年代的勞動 ◎山林管制的美麗與憂愁

Part IV活的地景與常民生活
1.土地的出產
◎拾穗——稻米、番薯、甘蔗田 ◎惡地招牌——酸甘甜的芭樂、蜜棗
2.二仁溪農業——與水共生的美好年代
3.徜徉惡地的牲畜
4.惡地傳統作物的再現

Part V刺竹林帶的生物群像——失落與再發現
1.庇蔭生靈的惡地衛兵——惡地植物
◎嚴苛的地質與氣候條件,選汰出高耐壓植物 ◎刺竹的生存策略
◎繽紛喧鬧的林下世界
2.固守家園的惡地隱士——厚圓澤蟹
◎不需歷經海洋環境的物種分化劇碼 ◎蟹榮則共榮,蟹亡則具亡
3.隱身草海的夜空霸主——東方草鴞
◎山貓、怪鳥、猴面鷹——那些常民生活記憶 ◎是否會再回來?
4.惡山惡水的隱士桃花源

Part VI狼煙與轉機
1.風雨中的尋根
◎家鄉的樣子 ◎可寧衛震撼 ◎壞事情是好事情——公民科學開始扎根
◎穿山甲媽媽以及動物們的激勵 ◎我們特別嗎? ◎拔管行動

2.翻轉惡地
◎人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新可能──地質公園 ◎在地夥伴關係的傳承與年輕化
◎不斷侵蝕、不斷隆起──擁有造山性格的人、生物與土地

結語惡地文化的極致是韌性

附錄‧地質年代簡表
誌謝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