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王琦《<李太白全集>輯注》注釋研究
李紅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08月
コード:454421   288p  24cm ISBN/ISSN 9787520347839
 
価格 6,468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清代王琦辑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目前从训诂学和注释学角度对王琦辑注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王琦的辑注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王琦注释的内容、方法、特点及其成因。主要包括:绪论、基础性注释(解释字形、语意、名物典制)、文学性注释(解释典故、章旨和艺术特色)、注释的体式和方法、注释的成就和不足、附论(校勘)等。这一研究,将会丰富专书注释的研究,也为诗歌注释史的总结提供最基础的材料。

目录:
绪论
一 诗文注释研究
二 王琦与李白诗文集注
三 《〈李太白全集〉辑注》注释研究的价值

第一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上)——基础性注释
第一节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
一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内容
二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特点
三 辨明字词形体关系的不足
第二节 解释语意
一 解释语词意义
二 解释句意
三 发明章旨
第三节 解释语法和修辞
一 解释虚词
二 解释句法
三 说明修辞
四 解释语法和修辞的不足

第二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中)——解释名物典制
第一节 解释地理名物
一 解释山川泉石
二 解释郡国州县
三 解释建筑名胜
第二节 解释人物
一 解释历史人物
二 解释现实人物
三 解释神话传说人物
第三节 解释动植物
一 以解释基本信息为主
二 重视增广异名和考察得名缘由
三 信息择取繁简适度
第四节 解释典制风俗及其他
一 解释职官制度
二 解释风俗文化
三 解释自然天象
四 解释器物
第五节 解释名物典制的变称
一 直接解释通行之名
二 以通行之名释义并考察变称缘由
三 详释变称名物特徵
第六节 解释名物典制的特点和不足
一 所释内容与诗文用意关系密切
二 以作者时代的信息为中心释义
三 重视解释文化信息
四 解释名物典制的不足

第三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内容(下)——文学性注释
第一节 典故的双重作用与读者的认知
第二节 解释典故之古事
一 古事的构成要素
二 解释古事的特点
三 解释古事的不足
第三节 解释典故之古语——溯源出处
一 溯源出处的内容
二 溯源出处在李白诗歌注释中的价值和审美作用
三 溯源出处的条例
四 溯源出处的失误
第四节 意境赏析与艺术品评
一 品评写作手法
二 品评用语之妙
三 品评艺术风格和意境之美

第四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体式和方法
第一节 徵引式
一 徵引式的产生和发展
二 运用徵引式的范畴及引书范围
三 采用徵引式注释的原因
四 运用徵引式的特点
五 运用徵引式的不足
第二节 参见法
一 使用参见法对注释点的选择
二 此处与参见处注释内容的比较
三 标示参见位置的方法
四 使用参见法的不足
五 对使用参见法的几点认识

第五章 《〈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注释成就和不足
第一节 注释思想和解诗方法
一 “虚己”的阐释前提
二 以史解诗
三 考据与“以意逆志”
四 追求原意的注释目标
第二节 注释的准确和详赡
一 注释的准确精当
二 注释的详赡
三 注释风格平实
第三节 注释的不足
一 释事忘意
二 注释重复烦琐
三 注释点选择失当
四 释义的失误

第六章 附论——《〈李太白全集〉辑注》的校勘
第一节 校勘的内容和方法
一 搜罗旧本,考镜源流
二 全面的校勘内容
三 灵活多样的校勘方法
第二节 校勘的特色和不足
一 校勘勤细精审
二 疑则备考,信则断改的求实态度
三 校勘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