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汉语史指示词的功能和语法化
梁银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04月
コード:437336   293p  21cm ISBN/ISSN 9787544482516
 
価格 5,577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尝试对汉语史上的一些重要指示词,如“兹”“之”、“厥”、“其”、“是”、“箇(個/个)”、“阿的”、“兀底(的)”等的语义功能提出了作者个人的看法,其研究结论对于重新认识汉语史上各个历史阶段的指示词的语义层级和指示词系统发生剧变的原因具有参考价值。对于“他”、“是”、“夫”等指示词的语法化过程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汉语史上指示词与定冠词、从属关系小句标记、第三人称代词、系词、焦点标记、关联词、话语标记、标补词、语气词和构词成分(语素)等多种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指示词的界定与分类
1.1.1 指示词的界定
1.1.2 指示词的分类
1.2 选题意义
1.3 本专题研究现状回顾
1.3.1 对上古汉语指示词系统的研究
1.3.2 对上古汉语指示词历史演变问题的研究
1.3.3 对近代汉语指示词来源问题的研究
1.3.4 对中古、近代汉语的方言指示词的研究
1.4 本专题研究现状述评
1.4.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2 尚待突破的问题
1.5 本书的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本书的研究内容
1.5.2 本书的基本思路
1.5.3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的语义功能:基于语体的视角
2.1 引言:语体的现场性制约与指示词的使用
2.2 上古汉语的指示词在语义上的综合性特征
2.3 上古汉语的指示词在不同语体中的指示性
2.3.1 上古汉语的指示词在书面语体中的指示性
2.3.2 上古汉语的指示词在会话语体中的指示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语义属性
3.1 前人研究回顾
3.2 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照应功能
3.2.1 人称代词和指示词在语篇照应上的区别
3.2.2 关于上古汉语指示词“之”是否表泛指的讨论
3.2.3 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约束变项用法
3.2.4 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约束变项用法产生的句法—语义背景
3.3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预指功能
3.4 本章小结与余论
3.4.1 本章小结
3.4.2 余论:甲骨文中“之”的语义属性及相关问题

第四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其”的语义属性
4.1 指示词“厥”和“其”可能同源
4.2 指示词“其”表远指(远称)、兼指或中指的说法不可靠
4.3 指示词“其”表认同指
4.4 “之”的回指功能可否也看作认同指?
4.5 东汉以后“其+NP”格式中“其”的语义功能(“NP”包括“N”)
4.5.1 如何看待上古汉语中“其”表领有的用法?
4.5.2 中古汉译佛中“其”的用法及其来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是”的语义属性
5.1 上古汉语的“是”是近指词或中指词吗?
5.2 现代汉语“这”的中性指示用法
5.3 上古汉语指示词“是”的语义功能
5.3.1上古汉语指示词“是”在会话语体中的直指功能
5.3.2上古汉语指示词“是”在叙述语体中的回指功能
5.4 上古汉语指示词“是”、“此”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箇(個、个)”的语义属性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流变
6.1 指示词“箇”的语义属性、句法功能和方言基础
“箇”的语义属性
6.1.2 指示词“箇”的句法功能
6.1.3 指示词“箇”的方言基础
6.1.4 “箇”和“底”的语义分工
6.2 指示词“箇”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流变
6.2.1 上海方言中的定指词“搿[gəʔ12]”
6.2.2 苏州方言中的特指词“搿[gəʔ23]”
6.2.3 吴江方言的定指语素“搿[gəʔ2]”
6.2.4 泰和方言的指示词“格[ko211]”
6.3 现代汉语方言中名词性指示词的“一分”现象
6.4 中古近代汉语指示词“箇”的来源
6.4.1 指示词“箇”来源于量词“箇”
6.4.2 现代汉语方言中表定指的“量词+名词”结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阿的”“兀底(的)”的方言背景、语义属性及其流变
7.1 “阿的”的方言背景及其来源
7.2 “兀底(的)”的方言背景
7.3 “兀底(的)”的语义属性
7.4 “兀底(的)”的来源
7.4.1 “个”字说
7.4.2 外来说
7.4.3 自身虚化说
7.4.4 我们的看法
7.5 山西晋语、陕西关中方言的指示词是否全为三分系统?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上古汉语旁指词“他”的语法化
8.1 定冠词“他”的产生及其流变
8.1.1 问题的提出
8.1.2 存在的困惑:“他+N”格式中的“他”究竟是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8.1.3 “他+N”格式中的“他”的语法功能
8.1.4 结论
8.2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形成机制
8.2.1 引言:旁指代词“他”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的语义基础
8.2.2 以往研究存在的困局
8.2.3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判别标准
8.2.4 对以往研究中所举第三人称代词“他”主要例证的检讨
8.2.5 结论与余论
8.3 构词成分“他”的产生及其流变
8.3.1 引言
8.3.2 “V他……”中的“他”
8.3.3 汉语史上其他的“指示词形式+谁”
8.3.4 “他谁”的形成机制
8.3.5 “他谁”的流变
8.3.6 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是”的语法化
9.1 系词“是”的产生年代和形成途径研究述评
9.1.1 系词“是”的产生年代研究述评
9.1.2 系词“是”的形成途径研究述评
9.1.3 结论
9.2 系词“是”的形成机制
9.2.1 引言:“是”是动词性系词还是非动词性系词?
9.2.2 系词“是”的形成机制
9.2.3 结论
9.3 焦点标记“是”的形成过程
9.3.1 现代汉语焦点标记“是”的判定
9.3.2 世界语言中焦点标记的两个重要来源
9.3.3 汉语焦点标记“是”的语法化路线
9.3.4 结论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上古汉语指示词“夫”的语法化 ——标补词“夫”的形成过程
10.1 关于“标补词”10.2上古汉语中引导小句的“夫”
10.2.1 名词性成分前失去指别性的“夫”
10.2.2 引导小句的“夫”
10.3 标补词“夫”的来源及产生途径
10.3.1 引导主语小句的标补词“夫”的来源:定冠词“夫”的功能扩展
10.3.2 引导宾语小句的标补词“夫”的来源:引导主语小句的标补词“夫”的进一步扩展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束语
11.1 本书的基本观点
11.1.1 汉语指示词的语义演变方向是从实体指称到话语指称他语法成分的历史来源
11.2 本书的创新之处
11.2.2 指示词和定冠词、第三人称代词之间的判别标准
11.3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