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书台上下:晚晴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吴琛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5年01月
コード:399854   403p  21cm ISBN/ISSN 9787100095259
 
価格 3,465円
  入手不可
海外の出版社より品切れの通知があったものです。ご注文を承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
 
 
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书场是这种声音艺术传播的场所,苏州书场也是苏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以书场为中心,仔细剖析静态书场内部的各种要素,还把动态书场的研究纳入整体苏州社会的框架中,把单一、静态、直观的研究变成了整体、动态的研究,分析书场内部各要素与苏州社会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书场内部各要素与苏州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透过书场的角度反观苏州社会的发展,反观评弹与苏州社会的互动关系。

目录:
再版序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学术史回顾
  (一)苏州评弹研究概况
  (二)空间研究与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研究
 三 概念界定与资料情况
  (一)书场、书场空间
  (二)资料情况
 四 方法与思路
  (一)新社会文化史的借鉴
  (二)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
第一章 晚清以来苏州社会变迁下的书场发展
 —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苏州书场
  (一)明清时期的苏州社会与苏州评弹
  (二)从露天书场到茶馆书场
  (三)苏州城市近代化与观前的兴起
  (四)晚清时期茶馆书场的发展
 二 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一)“海上之路”:苏州评弹的新发展
  (二)20世纪30至4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三)民办商业电台的创办与广播书场的诞生
  (四)书场功能的演变:从茶馆书场到专业书场
 三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一)一元化体制下的苏州评弹
  (二)茶馆书场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章 晚清以来书场的空间构成与经营运作
 一 书场的布局与设施
  (一)布局
  (二)设施
 二 书场的人员构成
  (一)场方
  (二)艺人
  (三)听客
 三 书场的经营运作
  (一)开办书场
  (二)聘请艺人
  (三)书场收益
 四 书场的竞争
第三章 晚清以来书场空间的形塑与人际交往
 一 共生与互惠
 二 传播与反馈
  (一)艺术传播与经验之谈
  (二)听客的“扳错头”
 三 “相知”与“相惜”
  (一)“过房爷”与“干儿”
  (二)君子之交
  (三)“捧”与“不捧”
 四 矛盾与冲突
  (一)地方乡绅与艺人
  (二)帮会与艺人
  (三)书场与艺人
  (四)艺人之间
第四章 晚清以来书场内的日常生活与感官文化
 一 书场内听客的感官体验
  (一)聆听的享受
  (二)赏阅的刺激
  (三)品尝的乐趣
  (四)沙发的诱惑
  (五)感官体验的单一化
 二 书场内评弹艺人的演艺生涯
  (一)艺术上的“千日之功”
  (二)生活中的“身心俱疲”
  (三)书台上的“正襟危坐”与书台下的人世变迁
 三 书场生活经验的文学再现
  (一)文人笔下的“说书人”
  (二)小说中的“女弹词家”
  (三)“儿时的乐园”与“儿童时代的娱乐”
  (四)书场内外的两个“阿二”
第五章 晚清以来书场的空问重组与权力更迭
 一 空间的平衡:清代至民国初年光裕社与评弹商业体系的运作
 二 平衡的打破:民国时期传统评弹商业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一)艺人多元化:光裕社、润余社、普余社的利益竞争
  (二)书场独立化:茶馆书场业公会的成立
  (三)政府的社会管理
 三 “光裕书场”事件:书场空间权力的更迭
  (一)引子:龚、潘艺人的光裕书场演出
  (二)升级:公安局、文化局的介入
  (三)分析: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
  (四)落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社会“剧变”
结语
附录
 附录1 苏州市区书场分布图(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建立)
 附录2 清代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苏州书场一览表
 附录3 1930至1949年苏州广播电台一览表
 附录4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场东情况一览表
 附录5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股东情况一览表
 附录6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
 附录7 民国时期部分报刊中苏州城乡书场及广播书场广告一览表
 附录8 苏州书场行政管理支出一览表(1955年)
主要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