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初探
/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丛书
精装
王萌 李天成
|
|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5年05月 |
コード:514604 224p 25cm ISBN/ISSN 9787307250109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由各种核心概念构建形成的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反映出研究者的历史观和史学特有的教育功能。本书考察了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界对于面向大众的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过程。就自1912年以来中外学界形成的四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体系及其核心概念、基本观点进行了评价,点评其价值及不足,最后阐述为什么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调之一,论证了历史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共产党作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领导力量并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命题及历史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 “革命”与“近代化”的话语纠葛 第一章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与“近代化”话语体系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的出版与传播 第二节 蒋著“近代化”话语体系的核心观点 第三节 蒋著“近代化”话语体系涉及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关于蒋著“近代化”话语体系的多元声音 小结 第二章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与第一种“革命”话语体系 第一节 对近代中外战争的评述 第二节 对两次农民运动的赞誉 第三节 对清廷两次改良运动的批判 小结 第三章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与第二种“革命”话语体系 第一节 胡绳生平与其著旨趣 第二节 胡著关于“三次革命高潮”的叙述 第三节 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相关问题的评述 小结 第四章 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与第三种“革命”话语体系 第一节 核心话语:“沉沦”“谷底”与“上升” 第二节 对甲午战前重要史事的叙论 第三节 对甲午战后重要史事的评价 第四节 体系脉络与启示 小结 第二部分 历史教育与话语体系建构 第五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历史教育界对民族国家历史话语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教育的变革与开展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国家观的融合与演变 第三节 历史学话语体系的近代指向 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20年代历史教育界对公众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探索 第一节 历史学话语体系对“革命”的纳入 第二节 世界史教育与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完善 小结 第三部分 教科书中的话语体系 第七章 四版高校《中国近代史》教材所见话语体系之变迁 第一节 四版教材不同的编撰目的 第二节 关于“鸦片战争”的话语表述 第三节 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话语表述 第四节 关于“半殖民地社会逐步加深”历史进程的话语表述 第五节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表述 第六节 关于“辛亥革命”的话语表述 第七节 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终结”的话语表述 小结 附录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