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身体观研究
精装
张其成 熊益亮
|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12月 |
コード:514409 178p 27cm ISBN/ISSN 9787117374538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身体观”研究涉及到中医哲学、医史文献等内容,最终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中医哲学等课程提供新素材,有利于促进中医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探明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挖掘先秦两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从而促进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提高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本书前三章分别从身体 词汇、身体 语言、身体 图像三个方面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有关身体的词、句、图的描述,直观体现先秦两汉医家对于“身体”的认识。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总结凝练了早期医家身体观是一种气化的身体、数术的身体、中和的身体、比喻的身体和结构的身体。第五、六章则分别从养生和疗愈的视角探讨了简帛医书中有关身体的养护和治疗。
目录 绪论 一、缘起 二、综述 (一)基于简帛医书的先秦两汉医学研究综述 (二)中医身体观研究综述 第一章 身体·词汇 一、简帛医书身体词汇整理 二、《说文解字》身体词汇整理 三、《释名》身体词汇整理 四、小结 第二章 身体·语言 一、人之生死 (一)生命的起源 (二)生命的结束 二、结构身体 三、经脉身体 四、疾病身体 (一)经脉病症 (二)外科病症 (三)内科病症 (四)儿科病症 (五)痔疮病症 (六)男科病症 (七)其他:《脉书》身体病症 五、养生身体 (一)发黑肤泽 (二)耳目聪明 (三)身轻善行 (四)性功能正常 (五)力强寿长 (六)气充精足 六、小结 第三章 身体·图像 一、八卦人体图 (一)内外八卦图 (二)外八卦坎离探秘 (三)八卦身体观 二、人字图四种 (一)人字图内容 (二)人字图三种比较 (三)人字图身体观 三、女阴图 (一)女阴图内容 (二)女阴图身体观 四、导引图 (一)导引图内容 (二)导引身体观 五、绵阳双包山西汉人体经脉漆雕、成都老官山西汉经穴髹漆人像 (一)漆人经脉模型概况 (二)经脉循行比较 (三)经脉身体观 六、小结 第四章 身体·观念 一、气化身体观 (一)化生 (二)筑形 (三)决死 二、数术身体观 (一)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 (二)十二脉与三阴三阳 (三)九窍十二节 (四)五藏六府 三、中和身体观 四、比喻身体观 (一)隐喻 (二)明喻 五、结构身体观 六、小结 (一)有利于中医学现代学科性质的定位 (二)确立中医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三)治身之道对当代健康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 身体·养生 一、寒头暖足 (一)“寒头暖足”之提出 (二)“寒头暖足”之思维方式 (三)“寒头暖足”之应用 二、却谷食气 (一)“却谷食气”之提出 (二)“却谷食气”之思维方式 (三)“却谷食气”之应用 三、审夫阴阳 (一)“审夫阴阳”之提出 (二)“审夫阴阳”之思维方式 (三)“审夫阴阳”之应用 四、逐月妊娠 (一)“逐月妊娠”之提出 (二)“逐月妊娠”之思维方式 (三)“逐月妊娠”之应用 五、小结 第六章 身体·疗愈 一、病因概述 (一)外因:外感六淫 (二)内因 (三)不内外因 (四)病因的诠释 二、疾病诊疗理念 (一)低辨识度的临床用药 (二)“药病相对”的处方法则 (三)经脉疾病重灸的治疗方法 (四)“人部药”及其用药思想 (五)时间治疗思想与禁忌 (六)祝由治疗观念 三、“痛证”分析与比较 (一)“痛”的描述 (二)“痛证”的归纳总结 (三)痛证的“空间”部位 (四)“痛证”的成因及机理 (五)与《黄帝内经》“痛证”比较 四、疾病观的发展转变 (一)神灵疾病观 (二)自然能量疾病观 (三)气—解剖身体疾病观 (四)经脉疾病观 (五)气—阴阳—脏腑/五行疾病观 五、小结 附录 一、辑录说明 二、总述身体词汇 三、体表词汇 四、脏腑词汇 五、五官九窍词汇 六、经脉词汇 七、骨学词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