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文献与考据讲义 /数字人文丛书
吴夏平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25年04月
コード:513014   255p  23cm ISBN/ISSN 9787572023101
 
価格 4,290円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カートに入れる
考据,又称考证,顾名思义,就是考察并证明,或经考察而有证据。在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要通过对证据的搜集、鉴别和分析,对文献文本的正误、文献和文献记载的真伪做出判断和说明。考据方法是古代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于古代文献学而言,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文献或文本的正误、真伪的考证等,只是历史性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却往往是文献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终极目的。文献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一字一句的校勘注释,到一书一文年代或真伪的认定,通常都离不开考证。本书基于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学术立场,系统梳理目录学基础知识,具体讲解数字文献使用方法,以详细实例阐述文献与考据之关系,以及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等。

目录
第一讲 文献与考据的学术传统/1
一、学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作为思想和方法的文献与考据 /4
第二讲 文献与考据的价值和作用 /13
一、“孤烟”与唐代军事制度 /13
二、白居易以青衫自伤 /15
三、孟郊“春风得意”与唐代科举风气 /17
四、督邮职掌与陶渊明辞归 /20
五、项羽为什么不过江东 /23
六、到底是“樯橹”还是“强虏” /25
七、白居易思想分水岭的认识误区 /30
八、王安石改字与网络知识碎片化 /31
第三讲 总论文献与文献学 /34
一、古代文献基本形态 /34
二、目录之学 /38
三、版本之学 /41
四、校勘之学 /44
第四讲 《汉书·艺文志》编纂体例及学术史价值 /49
一、《汉书·艺文志》编纂体例 /50
二、《汉书·艺文志》学术史价值 /58
第五讲 《汉书·艺文志》思想史及文学史价值 /77
一、诸子略与思想史 /77
二、诗赋略与文学史 /93
第六讲 《隋书·经籍志》与唐前书籍史 /100
一、《隋书·经籍志》成书过程 /100
二、从《隋书·经籍志》总序看唐前书籍史 /102
第七讲 《隋书·经籍志》经学史价值 /120
一、《易》类 /120
二、《书》类 /123
三、《诗》类 /126
四、《礼》类 /128
五、《乐》类 /131
六、《春秋》类 /132
七、《孝经》类 /136
八、《论语》类 /138
九、谶纬类 /140
十、小学类 /142
第八讲 《隋书·经籍志》史学价值 /146
一、正史类 /146
二、古史类 /156
三、杂史类 /158
四、霸史类 /159
五、起居注类 /160
六、旧事类 /162
七、职官类 /163
八、仪注类 /165
九、刑法类 /167
十、杂传类 /168
十一、地理类 /168
十二、谱系类 /170
十三、簿录类 /171
第九讲 《隋书·经籍志》文学史价值 /175
一、杂传源流及其与小说的关系 /175
二、《楚辞》类的文学史价值 /181
三、别集的兴起和大规模编纂 /186
四、总集著录体例及其价值 /199
第十讲 两《唐书》经籍艺文志与唐人别集 /203
一、《旧唐书·经籍志》总序 /204
二、《新唐书·艺文志》总序 /212
三、《新唐书·艺文志》集部著录体例的新变化 /216
第十一讲 《四库全书总目》及其检索利用 /222
一、《四库全书》纂修过程 /223
二、《四库全书总目》编撰 /228
三、《四库全书总目》利用 /229
第十二讲 数字文献与现代学术转向 /238
一、古籍数字化考察的书籍史视野 /239
二、古籍数字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 /240
三、古籍数字化与知识新发现 /244
四、从传统文献学到数字文献学 /245
五、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新变化 /248
后记 /255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