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演绎百花年代:香港电影表演文化(1978-1997)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
王培雷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2025年04月
コード:512948   274p  24cm ISBN/ISSN 9787106056605
 
価格 5,577円
  在庫有
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在庫には、限りがございます。大量注文の場合、ご対応できない場合がございますので、あらかじめご承知おきください。
 
カートに入れる
香港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自身的美学更新,类型电影百花齐放。同时,电影工业亦趋向繁荣,大量来自不同背景的演员进入电影表演行业,并在大批量、高强度的电影实践中形成了若干主要的表演形态。并成为娱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亦构成了对于香港城市空间的一种主动参与与建构进程。本书以电影表演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对其渊源、主要形态、身体话语、跨媒介实践等方面的剖析与解读,把握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表演的大致风貌与美学内涵,同时以表演本体、视听语言、传播学、空间理论等多学科交叉方法审视表演文化,力求呈现一幅全面的表演文化图景,窥探香港电影表演在这一时期的得失。

目录
绪 论 旧日与新生
第一节 与城同行的新代人
第二节 港片表演的“点、线、面”
第一章 香港电影表演的“现代化前史”
第一节 电影表演的戏剧化
第二节 许冠文的“小市民表演美学”
一、《鬼马双星》与“港gag”的创建
二、“小市民表演”的身份指认功能
第三节 电影表演的“电视机革命”
一、电视艺员的构成与分野
二、“新浪潮”电视的表演性格
第二章 五种主流表演形态
第一节 新浪潮/后新浪潮表演(1978—1984)
一、新浪潮表演的纪实化表情
二、从切片化形态到后新浪潮表演
第二节 “超本色”表演(1985—1997)
一、本色魅力的叠加效应
二、作为“明星本位”的“超本色”表演
第三节 身体奇观化表演(1978—1997)
一、动作化身体奇观
二、类型化身体奇观
第四节 沸度表演(1986—1997)
一、“极致情境”下的极端表演状态
二、“无厘头”狂欢式沸度表演
第五节 无痕表演(1990—1997)
一、多义性的表演素材
二、游离语境下的无痕表演
第三章 香港电影表演的身体呈现
第一节 激战中的动作身体解放
一、勇猛战斗中的凡人肉身
二、全球化象征与全能身体
第二节 喜剧表演的“审丑”身体与“合家欢”审美意象
一、作为“审丑”客体的身体
二、合家欢喜剧“审美”的意象
第三节 跨地与合拍的演员身份
一、台湾地区演员表演的身份趋同
二、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表演中的身体呈现
第四节 银幕身体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一、银幕身体的“政治化”
二、银幕身体的“去政治化”
第四章 电影表演的跨媒介实践
第一节 电视/电影表演的现代化互动
一、电视台培训班演员的电影表演现代化
二、跨电视/电影的表演互动
第二节 舞台/银幕的表演塑造与互动
一、流行音乐与电影表演的形象塑造
二、电影表演与戏剧舞台的双重假定
第三节 跨媒介的类型定格与复合效应
一、表演的银幕类型定格
二、银幕/荧幕/唱片的表演复合传播效应
第五章 表演与城市空间塑造
第一节 电影表演的“我城”表征
一、为“本地”立标识的“粤语电影”
二、“都市人”形象的视觉表征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经验与表演的精神图谱
一、演员的现实空间经验
二、表演空间的“主体”精神图谱
第三节 电影表演与城市空间再生产
一、电影表演的城市空间呼应效果
二、“表演”本体对城市空间的建构意义
结语 再见“百花年代”
附录:本书参考港产电影片目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