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典戏曲的现代诠释
王小岩
|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2025年03月 |
コード:512941 241p 23cm ISBN/ISSN 9787807685036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古典戏曲的现代诠释》尝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为古典戏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利用叙事学、互文性理论、空间理论等解读古代经典戏曲作品,包括《流寓寺院:异托邦视域下的崔张故事》等6篇,属于古典戏曲作品的现代诠释;一是借助“知识考古学”与话语分析,对戏曲研究的学术史话题予以探讨,包括《“悲剧”祛魅:中国戏曲进入世界文学版图》等6篇,属于古典戏曲研究的再诠释。两个方面一古一今,指向的都是古典戏曲如何被现代接受、古典戏曲如何被现代理解。从研究方法上看,本书注重文本细读,所研读的古典戏曲均为经典作品,所讨论的戏曲研究史论题大都深刻影响着现当代戏曲研究范式。从学术价值上看,本书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的学术观点,有助于戏曲史的深入研究,如《汉宫秋》将写入昭君殉节情节对后世昭君戏的深远影响,明人热衷元“以曲取士”说与对当时科举制度批评的密切关系,“悲剧”应用于中国戏曲批评中的世界文学愿景等。
目录 序 引子 一 流寓寺院:异托邦视域下的崔张故事 二 窦娥之死:文本间的“讲述” 三 昭君故事:缺席女主角的戏剧结局——《汉宫秋》之后昭君戏的写作与观演 四 入赘/ 反入赘:民间叙事与汤显祖剧作的互文考察 五 丽娘画像的三组关键词 六 从不识字到通文理:关于语言的叙事——以《西厢记》《牡丹亭》《比目鱼》为例 七 知音的诗学:从音乐到文学到戏曲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知音”话语分析 八 “元以曲取士”说与明清科举制度批评 九 “ 悲剧”祛魅:中国戏曲进入世界文学版图?—— 20世纪“悲剧”用于中国戏曲批评的思路分析 十 戏剧美育:从蔡元培到梅兰芳 十一 校读法:从孙楷第到邓绍基的元杂剧校读 十二 “小传统”中的“小传统”——读李玫《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致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