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第2版)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文科系列教材
洪治纲 主编
|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5年03月 |
コード:511479 195p 26cm ISBN/ISSN 9787308258746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教材是由浙江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商定确定的大学本科及硕士通用专业教材。在编排思路上,本教材遵循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根据不同思潮出现的历史时段,形成一个以时间为主轴、兼及不同思潮交叉影响的有机整体。每种文学思潮的阐述,分为文化背景、思潮发展过程、思潮主要特点、文学史意义与局限等,将代表性作家创作融入其中进行实证性分析,侧重思想价值、社会变迁、民族文化、审美追求等人文素养方面的解析。课后附有思考题及必要的文献研究成果索引,与线上慕课形成配套,供学生深化学习之用。
目录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思潮 一、文学思潮的概念 二、文学思潮的特点 三、文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第二讲 一元化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第一次文代会 二、自上而下,以“破”求“立” 三、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的建构 四、意义与局限 第三讲 反右派斗争与“左”倾化文学思潮 一、背景:“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 三、新民歌运动与文艺创作的“左”倾化 四、意义与局限 第四讲 “朦胧诗”群与启蒙主义思潮 一、背景:“文革”时期的民间诗歌 二、“朦胧诗”的争论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凸显 三、“朦胧诗”群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五讲 文学主体性与启蒙主义思潮的深化 一、背景:“人”的觉醒与聚焦 二、“文学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论争过程 三、文学主体性的启蒙主义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六讲 文化寻根与现代主义思潮 一、背景:拉美爆炸文学的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寻根之旅 三、“寻根文学”的现代主义思潮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七讲 文体革命与先锋文学思潮 一、背景:西方现代主义的涌入 二、“怎么写”的形式突围 三、先锋文学思潮的审美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八讲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思潮 一、背景:个体化认知的觉醒 二、新历史小说的发展阶段 三、新历史主义思潮的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九讲 新写实小说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 一、背景:社会与文学结构的变化 二、重返生活现场的新写实小说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的内涵与特点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讲 反抗精神侏儒化的人文主义思潮 一、背景:知识精英的思想退化 二、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过程 三、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内在诉求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一讲 聚焦式写作与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三个阶段 三、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质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二讲 性别体验与女性主义写作思潮 一、背景:性别意识的觉醒 二、女性主义写作思潮的三个阶段 三、女性主义写作思潮的主要特点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三讲 “个人化写作”与自由主义思潮 一、背景:多元价值观念的蔓延 二、“个人化写作”中的自由与媚俗 三、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四讲 “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思潮 一、背景:社会结构的内在转型 二、代际冲突与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凸显 三、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意义与局限 第十五讲 网络文学与类型化写作思潮 一、背景: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 二、类型化写作思潮的发展过程 三、类型化写作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意义与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