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王汎森
|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2025年03月 |
コード:511077 525p 23cm ISBN/ISSN 9787542688248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书是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专著。探讨了从道光到20世纪30年代约一百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对这一段历史中比较为人所忽略的层面做了一些研究。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旧典范的危机”,作者考察了方东树、邵懿辰、汪士铎、太谷学派等各层知识分子的种种变化,以描绘出晚清内部的思潮变动。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复杂关系。第三部分“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讨论了后科举时代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些知识分子建立新“学术社会”的努力以及这个新“学术社会”的命运。
目录 引论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第一编 旧典范的危机 方东树与汉学的衰退 清季的社会政治与经典诠释——邵懿辰与《礼经通论》 道咸年间民间性儒家学派——太谷学派的研究 汪悔翁与《乙丙日记》——兼论清季历史的潜流 清末的历史记忆与国家建构——以章太炎为例 第二编 传统与现代的辩证 从传统到反传统——两个思想脉络的分析 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因素——兼论思想的本质与思想的功能 近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政治化 “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戊戌前后的几种日本因素 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 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统的传统主义——刘师培与“社会主义讲习会” 思潮与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例子 近代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转变 第三编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 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从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到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 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 价值与事实的分离?——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 “主义崇拜”与近代中国学术社会的命运——以陈寅恪为中心的考察 附录 思想史与生活史有交集吗?——读“傅斯年档案” 傅斯年与陈寅恪——介绍史语所收藏的一批书信 如果把概念想象成一个结构——晚清以来的“复合性思维” 索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