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3
王阳 柳霞
|
|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2025年01月 |
コード:508797 21cm ISBN/ISSN 9787574225299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书是一套以古代科技内容为载体的提升大众科学素质的科普读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了上下数千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着重介绍在科技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的科技成就,如天象记录、二十四节气、十进位值制、线性方程组及解法、小孔成像、珠算、养蚕、缫丝、茶树栽培、水稻栽培、针灸、人痘接种术、都江堰、长城、灵渠、大运河等。科学技术史不但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科学普及绝好的素材和视角。科学技术的历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同时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宇宙、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本册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起源,介绍了神话传说、三代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帝国四个时间段的科技发展与成就。
目录 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时代 第二节 自从有了火 第三节 神农氏与农业起源 第四节 从狩猎到养殖 第五节 烧制陶器 第六节 从树叶到丝绸 第七节 住在树上的有巢氏 第八节 医学与数学的萌芽 第九节 神秘的“八卦”与自然观 第十节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十一节 冶铸青铜 第二章 三代时期 第一节 青铜艺术的巅峰 第二节 井田制下的农业大发展 第三节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第四节 三朝宫室 第五节 观象授时 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 第二节 《山海经》与地学著作 第三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超越时代的《墨经》 第五节 《考工记》的划时代意义 第六节 铁犁和牛耕引起的革命 第七节 百家争鸣 第八节 金戈铁马 第九节 奇兵制胜 第四章 秦汉帝国 第一节 从秦皇汉武到衣冠南渡 第二节 农业技术大发展 第三节 封狼居胥 第四节 百炼成钢 第五节 盐铁专卖 第六节 条条大路通咸阳 第七节 万里长城万里长 第八节 海上有仙山 第九节 兵马俑与汉陶俑 第十节 漆器的黄金时代 第十一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第十二节 造纸术 第十三节 “天人感应”与“元气自然论” 创新与繁荣 第一章 魏晋激荡 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开发 第二节 《齐民要术》与农学发展 第三节 历法与天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从《九章算术》到祖冲之 第五节 制图六体与地学专著的涌现 第六节 领先世界的船舶制造水平 第七节 从陶器到瓷器 第八节 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 盛世气象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历史概述 第二节 曲辕犁与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茶圣”与《茶经》 第四节 畜牧医学与营养学的发展 第五节 唐横刀与大型铸件工艺 第六节 长安居,大不易 第七节 隋唐大运河 第八节 水殿龙舟 第九节 玄奘西行 第十节 伏火法与黑火药 第十一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第十二节 僧一行与《大衍历》 第三章 两宋风华 第一节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第二节 农学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洛阳纸贵 第四节 “最伟大的发明” 第五节 雨过天青 第六节 指南针 第七节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八节 《武经总备》与火器改进 第九节 《营造法式》与应县木塔 第十节 数学巅峰 第十二节 《洗冤集录》与中国法医学 第十三节 格物致知 变革与融合 第一章 辽夏金元 第一节 草原帝国 第二节 宝剑铁甲 第三节 白山黑水 第四节 大哉乾元 第五节 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第六节 《王祯农书》 第七节 黄道婆与棉纺织业 第八节 蒸馏酒 第九节 金元四大家 第十节 郭守敬 第十一节 京杭大运河 第十二节 黄河溯源 第十三节 理学兴盛 第二章 明朝兴衰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节 高产作物的引进 第三节 农业百科全书 第四节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第五节 东方药物巨典 第六节 《徐霞客游记》 第七节 郑和下西洋 第八节 《崇祯历书》 第九节 珠算 第十节 启蒙思想 第三章 晚清激荡 第一节 明亡清兴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西方世界 第三节 火器 第四节 北京城 第五节 瓷器的巅峰时期 第六节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第七节 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第八节 开眼看世界 参考文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