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斯:六朝史上的“地方”
/时刻人文·中国研究系列
精装
林昌丈
|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年:2024年12月 |
コード:508791 433p 22cm ISBN/ISSN 9787547323809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这本书深入研究了六朝南方地理、政治与社会结构。首章探讨了《水经注·渐江水》对渐江水的历史与地理描述。其后的章节分析了汉魏六朝时期地名变迁、江东大族的居住地分布,以及古代政治地理与地方志的相关议题。第三部分则聚焦于古代人口结构、编户化进程与家族组织,研究了越嶲郡的石刻、闽地墓葬砖文以及汉晋铭刻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议题的深入分析,本书呈现了六朝南方社会的多样性与演变,并提出了全新的学术见解。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环境、景观与居地 第一章 《水经注·渐江水注》的山川世界 一、《水经注·渐江水注》疏证 二、《水经注·渐江水注》的史源 第二章 汉魏六朝“滩濑”景观地名的演变史 一、“濑”在南方及其退场 二、“濑”的意象化 三、“石濑”和“恶道” 四、小结 第三章 六朝时期江东大族的城居与乡居 一、吴郡“四姓”的居住地 二、会稽郡大姓的居住地 三、江东其他地区大姓之居住地 四、小结 第二编 政区、地志与地方 第四章 汉魏六朝“郡记”考论 一、“郡守问士” 二、郡、县集簿与“郡记”的资料来源 三、结语与附说 第五章 观念、制度与文本编纂——论魏晋南北朝的“州记” 一、“州箴”“州论”小史 二、“州记”丛考 三、“州记”编纂的观念、制度因素 四、小结 第六章 “政区”与“地方”的融汇——以秦汉六朝时期的剡县、鄮县为例 一、作为“政区”的剡县和鄮县 二、从“山越”之区到佛、道之地:剡县形象的转变 三、上层士人书写鄮县 四、“政区”与“地方”的融汇 第三编 人群、编户与家族 第七章 斯叟何在?——从越嶲郡东汉光和、初平石刻谈起 一、引子:所谓“庚子诏书” 二、道路、乡里和租赋 三、斯叟夷、汉民的杂处 四、小结 五、附录 第八章 试论汉六朝闽地人群的编户化进程 一、闽(东)越国时期闽地一般越人的有名无姓 二、闽地土著人群的得姓:从“遁逃山谷者”“安家之民”到郡县编户民 三、砖室墓的出现、扩展和闽地人群的持续编户 四、小结 第九章 汉晋铭刻与荆南家族 一、问题的提出 二、零、桂二郡汉晋碑石丛考 三、汉晋之际荆南家族的地方实态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