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早期传播研究(1899-1927)
孙珊
|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10月 |
コード:507249 401p 24cm ISBN/ISSN 978701026664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基于传播学理论,结合历史文献学、区域史学、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翔实史料出发整体性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实践进程,探讨了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传播途径以及传播内容,从传播主体的开创性与多元性并进、传入渠道的多面性与差异性并发、传播内容的实用性与选择性并举、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与互动性并存、传播过程的演进性与辐射性并向等角度归纳总结上海地区早期传播的鲜明特征,阐述了上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进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在中国革命面貌改观中所发挥的作用。诚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探索经验缺乏,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地区早期传播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目录 绪论 近代中国危机呼唤新的思想力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理论溯源和历史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政治经济环境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思想文化生态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阶级基础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民众心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历史轨迹与实践进程 第一节 作为异质文化“新学说”的引入介绍(1899—1916) 第二节 作为解决问题“新思潮”的广泛传播(1917—1921.6) 第三节 作为变革社会“新主义”的深入传播(1921.7—1927.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主体力量 第一节 资产阶级群体 第二节 新生代思想群体 第三节 国际人士和组织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载体和途径 第一节 报纸杂志与马克思主义“群集化”传播 第二节 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系统化”传播 第三节 学校、工会与马克思主义“组织化”传播 第四节 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仪式化”传播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第四节 苏俄革命建设、列宁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五节 中国革命路线方针及政策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总体评价及现实启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效果及局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现实启示 结语 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