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叙事:“主体民族志”批评
崔应令 徐嘉鸿 主编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9月 |
コード:506834 404p 24cm ISBN/ISSN 9787522741543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是“对蹠人”系列民族志六卷的补充,属于“第三主体叙事”(书名定为《第三叙事》)。“三重主体叙事”是“主体民族志”的重要学术理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对蹠人”六卷所书写的是“第一主体叙事”(当地人或当事者叙事)和“第二主体叙事”(民族志者叙事),而“第三主体叙事”则是评论家或读者的叙事,它要等待作品发表以后才出现。因此,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说,本书都应该是“主体民族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补充“主体民族志”的创构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意义与价值。
目录 导言:作为本体论的“第三叙事” 批判·理想·诗学:主体民族志的主题、诉求与叙事 第一编 分析与解读 “生性”的再发现 论“主体民族志”的哲学基础 论“主体民族志”的伦理诉求 第二编 批评与定位 《自我的解释》读后意见 “三重叙事”的主体民族志微型实验 ——一个白族人宗教信仰的“裸呈”及其解读和反思 主体民族志与当代民族志的走向 自我的表征与社会的隐喻:“自我民族志”析论及反思 直面认识论难题的“主体民族志” 实验民族志在中国 ——朱炳祥教授的主体民族志探索 田野提纯与文本切割:朱炳祥主体民族志的再思考 ——兼论田野工作者的“媒介”角色 三重开放本体:对“主体民族志”本体论意涵的解读 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意义 第三编 回应与拓展 自我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 真正回到人的生活场景之中去 ——武汉大学朱炳祥教授新著 《自我的解释》读后 “钝感的力量 ——读朱炳祥《自我的解释》之“我志” 超越自我 ——朱炳祥教授《自我的解释》的启示 田野与学徒 田野工作:一种实践着的教育 论田野工作中的主体互动 追寻“心性”的成长:我与人类学相遇的偶然与必然 为什么是人类学呢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