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清末文学书写内外的“新女性”研究
施文斐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7月 |
コード:505325 269p 24cm ISBN/ISSN 9787522740997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主要研究清末思想言论与文学书写中的“新女性”建构问题。在“新女性”建构的过程中,不同政治立场者,如以清廷为代表的保守势力、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等都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新女性”构想,这其中又有国族立场与性别立场,男性中心主义立场与女性主体性性别立场,两性性别群体之间以及同一性别群体内部的激进派与温和派之间的立场夹缠,从而使得清末“新女性”建构呈现出了极其复杂的态势。本书通过彼时思想言论与文学书写的细腻分析以期重返历史现场,尽可能还原出清末女界改造运动的诸多关节点,展露“新女性”建构中的多重历史面相。
目录 缘起 清末国族危局与“新女性”建构 第一编 踏破范围去女子志何雄 第一章 清末女界改造运动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国家与国民——“国家有机体说” 第二节 “生利、分利说”的性别指向 第三节 国族话语下的“罪女论 第二章 “新女性”建构的范本与基本向度 第一节 “西方美人”与东西方关系的性别化表述 第二节 西方女杰——中国“新女性”的构建范本 第三节 “新女性”建构的基本向度:“合群”思想与爱国意识 第四节 “新女性”建构的基本向度:尚武精神与女性的“雄化”倾向 第三章 清末女子教育与三方势力博弈下的“新女性”构想 第一节 梁启超的“女学”倡议与清末女子教育的立场问题 第二节 微妙的一致:清末女子教育中的“贤妻良母主义” 第三节 母性神话与“国民之母”的似是而非 第四节 “新瓶”与“旧酒”:保守势力与维新派主导下的贤妻良母教育 第五节 反击:“女国民”理念的提出 第四章 “新女性”的养成之道与成长神话 第一节 “女学生”的遐想 第二节 女杰传记:女豪杰的养成与“速成” 第三节 “凝视”抑或“仰视”:西学镜像中的女留学生 第二编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第五章 革命赋权与女豪杰的“男性标尺” 第一节 革命赋权:清末语境中的女权革命论 第二节 从军:“男性标尺”与革命女性的男性主义倾向 第三节 革命女性的激进化倾向 第四节 对“男性标尺”的质疑与反思 第六章 中国传统小说与清末“女豪杰”形象建构 第一节 “女版”的《水浒传》:科技昌明与草莽气息并存的《女娱石》 第二节 清末“女豪杰”与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女刺客” 第三节 “暴力女”:清末“女豪杰”建构中的联想偏好 第七章 国族立场与性别立场夹缠下的“女豪杰”建构 第一节 柔弱·妇德·美貌:性别气质的择选与“女豪杰”形象建构 第二节 雄化·仇男·对抗压制:“梁山好汉”式的另类“女豪杰” 第三节 权力诉求:“女豪杰”建构中的“共谋” 第八章 性别身份与文学内外的秋瑾形象建构 第一节 “天壤王郎”之憾与秋瑾的才名焦虑 第二节 性别气质与秋瑾的易装实践 第三节 革命女豪杰与“苦情戏”女主——秋瑾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价值贬低”现象 第四节 国族立场与性别立场夹缠下的“秋瑾之死” 第三编 娶妻当娶意大里嫁夫当嫁英吉利 第九章 “嫁夫当嫁”与“娶妻当娶”——清末语境中的革命伴侣构想 第一节 “国妻”“国家的寡妇”与国族话语宰制下的“新女德” 第二节 “国妻”“国夫”与国族话语征用下的“自由结婚” 第三节 “自由花”意涵的转变与“自由结婚”说的转向 第四节 罗兰夫妇与吴樾夫妇 第五节 公私领域的割裂:男性凝视下的革命伴侣想象 第十章 清末小说中的国族叙事与女性身体 第一节 为国“舍身”:另类的女性楷模 第二节 “女色救国论”——救国狂想曲下的文学操演 第三节 以国族的名义——“抑情” 第四节 双重立场夹缠下的“国女”崇拜 第五节 解放?驯化?——女性解放议题的复杂性 第十一章 清末革命小说中的“仇恨”叙事 第一节 “说明”成癖——清末特色的民族主义书写 第二节 “仇男”——性别仇恨的言论表达与文学书写 第三节 历史记忆的重构与预设路径的偏离 第十二章 另类的“新女性”:傅彩云与《孽海花》 第一节 《孽海花》的元叙事与两个叙事维度 第二节 性别视角下的“西方美人”与中国知识分子 第三节 “西方美人”镜像下的“仿写”与“戏仿” 余论 未完成的叙事——如何解决傅彩云的模糊性 尾声 落寞的收场——民初妇女参政运动 参考文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