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增订本)
/溯源·学术经典
精装
柳春新
|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9月 |
コード:505137 401p 24cm ISBN/ISSN 9787203134756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为汉晋史学者柳春新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初版于2006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书中不少方法与观点,如以“政在家门”作为汉晋之际政治变迁的线索,分析了当时政治军事诸集团的利益趋向,勾勒出这段历史所发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特点;首倡“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认为“霸府”是在封建割据势力形成后,各种武装集团争夺皇权的重要形式之一,都在学界影响深远。柳春新先生此书已经绝版多年,如今由我社再版,以飨读者。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政在家门”与汉末袁氏政权 一 “政在家门”口号的提出及其政治内涵 二 东汉末年汝南袁氏的政治动向 三 袁绍政权在河北地区的活动 四 袁绍、袁术与东汉朝廷的关系 五 后论 第二章 曹操政权中的谯沛集团与颍川集团 一 引言:曹魏重谯沛、许颍 二 谯沛集团的构成和特征 三 颍川集团与曹操的结合及其作用 四 颍川集团与曹操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章 崔琰之死与毛玠之废 一 毛玠、崔琰的仕履及其背景 二 毛玠、崔琰掌选与曹操用人 三 崔琰案、毛玠案的始末缘由 第四章 曹操用人政策考实 一 引言:由求才令的核心意义说起 二 建安二十二年令中的五类人才与曹操选用的实情 三 求才令颁布的时机与曹操用人政策的变化 四 搜求“至德”和“明扬仄陋”:用人政策与嬗代策略的纠葛 五 余论 第五章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一 史籍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 二 立嗣问题的缘起 三 曹操的考察与曹丕、曹植的较量 四 结论 第六章 “魏讽谋反案”析论 一 谋反案的史实细节 二 谋反案暴露的问题 第七章 曹操霸府述论 一 曹操霸府的建立和演变过程 二 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和运作机制 三 曹操对待皇权的态度与汉魏易代问题 四 后论:霸府与霸府政治 中篇 第一章 释“魏文慕通达” 一 作为个人行为风格的“慕通达” 二 “慕通达”在政治方面的最初内容 三 曹丕统治作风的“通达”倾向 四 “魏文慕通达”的内涵及其影响 第二章 论魏明帝的“权法之治” 一 魏明帝的任法和用权 二 魏明帝“权法之治”的失误 第三章 “青龙浮华案”析论 一 “浮华”问题溯源 二 “青龙浮华案”的史实及相关问题 三 后论 第四章 “正始党争”探赜 一 曹魏皇权演变与司马懿势力之兴 二 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的分野 三 权力斗争与“正始改制” 四 从蒋济看正始党争 五 结语 第五章 司马氏“作家门”的历史考察 一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控制朝政的措施 二 司马师、司马昭巩固执政地位的措施 三 司马氏集团核心的形成 四 司马昭主持下的景元、咸熙之政 五 余论 第六章 论晋武帝的治国之策 一 处理禅代遗留问题 二 建构政治权力秩序 三 筹划治国方针政策 四 评价及推论 下篇 第一章 论汉魏之际的“北海派”士人 一 “北海派”士人的组成 二 “北海派”士人的政治倾向和处世态度 三 “北海派”士人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四 结语 第二章 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 一 北地傅氏的家世渊源及其在汉末的政治动向 二 曹魏时期傅嘏的学术和政治活动 三 西晋时期傅氏家族的政治和思想动向 四 后论 第三章 论汉晋时期的“威惠”型官吏 一 引论:从循吏到“威惠”型官吏 二 “威惠”型官吏的生成途径 三 “威惠”型官吏的政治特色 四 “威惠”型官吏的政治文化特征 第四章 魏晋易代之际的家族主义法和婚姻伦理 一 魏晋易代之际族刑的应用及变化 二 魏晋易代之际由族刑引发的婚姻伦理问题 三 结语 附篇 第一章 东、西曹考述 一 西汉丞相府、东汉三公府的东、西曹 二 东汉末年军府、公府的东、西曹 三 魏晋南北朝公府、州府的东、西曹 四 结语 第二章 傅玄思想评议 一 傅玄的生平和治世主张 二 《傅子》的流布和分篇 三 傅玄思想的倾向和特征 第三章 《魏略》考论 一 《魏略》与《典略》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二 《魏略》的编撰体例和史学特色 三 《魏略》的史料价值及影响 第四章 陆机《晋纪》与晋史的修撰起源 一 晋史的修撰缘起与陆机《晋纪》之首创地位 二 陆机《晋书限断议》与纪传体晋史撰述始末 三 陆机《晋纪》对晋史撰述的影响 第五章 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类论文指导 一 论文选题 二 材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 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初版前言 初版后记 整理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