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与意识形态:中国革命文学的多重表达(1927-1949)
/阐释与批评丛书
龙昌黄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8月 |
コード:505092 281p 24cm ISBN/ISSN 9787522739762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论文主要以文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为考察的视角,以蒋光慈、郭沫若、丁玲及其文学写作为中心,对现代文学史上的“革命文学”书写作一番考察。主要通过对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叙事模式的建构及其小说人物菊芬(《菊芬》)的形象塑造问题、郭沫若文学写作中的改写问题、丁玲从早期“自叙”式抒情文体到后期大众/人民叙事的史诗文体的转变问题探讨的基础上,以文体与意识形态的交互关系为中心,来继续阐述中国现代历史语境下,“革命”“革命文学”“文学革命”三者彼此间相互纠缠的关系,由此对其间蒋光慈、郭沫若、丁玲三人文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文学书写姿态予以揭示;并在此基础上对文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身作延伸性探讨,指出文体问题对于包括“革命文学”在内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探讨文学如何为政治修辞的问题上阐明:文体本身即意识形态的表达。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革命加恋爱”:蒋光慈小说的形式与政治 第一节 蒋光慈与“革命加恋爱”的情节“布局” 第二节 菊芬:革命女性塑造中的呈现与意图 第三节 体用之间:蒋光慈“革命文学”的书写与政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式与政治的两歧:郭沫若的改写 第一节 “青春”之后:抒情难再的困惑 第二节 要求革命的“女神”与诗体的“反抗” 第三节 “改写”的政治:文学的用途与革命的企图之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莎菲日记到暖水屯史诗:丁玲的小说与革命 第一节 莎菲的“日记”与“Modern Girl”自我言说姿态 第二节 暖水屯的革命年代与丁玲的史诗写作 第三节 女性与革命:作家姿态与革命意识之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感性的政治”:文体与革命政治的表达 第一节 书写与历史:“革命文学”与中国革命 第二节 文体即意识形态的表达 余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