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追忆:留守生活的回溯与分析
刘志军 张伊茜 杨程越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7月 |
コード:504242 327p 24cm ISBN/ISSN 9787522738482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关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守儿童,材料来源于申请人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留守经历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与对策研究”过程中对137个曾为留守儿童的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成年人的深入访谈。书稿一方面从主位视角全方位地展示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现实,与全社会分享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及回溯性思考;另一方面,书稿也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进行信息编码,从客位视角做了关联分析、问题概括与对策探讨。从材料角度看,本书立体而生动地展现和刻画了个体“成为留守儿童”的原因、过程与长期影响,对于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和理解留守儿童群体具有良好价值。从学术角度看,本书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多层级留守负荷与留守保护的全息分析模型,弥补了学界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缺乏通用分析框架的不足,也对201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儿童主任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的社区和社会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卷一 引论 第一章 概念、视角与方法 一 概念辨析与背景介绍 二 问题视角与留守片段:听到的、看到的、感受的 三 内省视角与曾留守者: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群体 四 素材与方法 卷二 个案鉴读 第二章 骨肉分离——是理解还是隔阂 一 理解:作为一种弹性家庭策略的离别 二 隔阂:作为一种终将离散的亲子关系 第三章 留守日常——不断适应中的童年 一 代理监护:是别处温暖还是额外负担 二 非独生子女:是相互扶持还是个人牺牲 三 自我世界:是走向自洽还是走向自由 第四章 抚今追昔——作为个体归因的留守 一 留守经历的具身化 二 陷入留守的周期困境 三 跨越困境渐人人生佳境 第五章 乡村琐事——美好与问题共存 一 阴晴圆缺如人生百态 二 挥之难去的伤痕记忆 第六章 跨国留守——从留守到流动 一 跨国浙商家庭的留守故事 二 跨国留守的朝鲜族儿童 卷三 回溯分析 第七章 留守经历与行为发展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保护性因素及危险性因素简析 五 影响因素检视 六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留守经历与人格发展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与统计方法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分析结果 五 本章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留守经历与情绪刨伤 一 问题与研究回顾 二 分析框架 三 关键变量说明 四 影响因素检验 五 本章结论与讨论 卷四 总结反思 第十章 超越个体与时间:对留守经历长期影响分析框架的检讨与反思 一 儿童留守现象及其影响争议 二 留守的复杂效应及由此引出的问题 三 分析逻辑与思路 四 模型与方法 五 分析结果 六 主要结论 七 CORP全息分析模型的提出 八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反思与应对路径 一 制度改进和创新 二 多方合力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三 推动儿童参与的儿童友好社会建设 四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外文文献 后记 张伊茜: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 杨程越:在时间的原野上书写 刘志军: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