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
朱樂川
|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年:2024年07月 |
コード:503658 453p 24cm ISBN/ISSN 978710116604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章太炎语源学理论》是朱乐川系统分析章太炎语源学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书中采用抓重点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章太炎的转注与假借理论、变易与孳乳理论、右文学说及音转理论等语源学理论,并把几种理论放在章太炎的语源学著作中进行分析;且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同沈兼士、黄侃、杨树达等学者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从而阐明章太炎的语源学理论及其发展脉络。书中主要选取章太炎语源学理论的代表作《文始》及《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作为材料来研究章太炎语源学的理论实践。并运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对章太炎关于某些字本义的判断和对部分同源词的系联进行证实或证伪;同时利用汉藏语系中的亲属语对章太炎的语源学研究进行佐证。在系统地总结章太炎语源学理论和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其中的错误与不足。
目录 序:存亡繼绝,開拓創新 緒論 第一節 章太炎及其語源學論著 一 章太炎及其國粹思想 二 章太炎的語源學論著 第二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研究現狀 一 轉注與假借理論 二 變易與孳乳理論 三 右文學說 四 以《成均圖》為代表的音轉理論 五 對章太炎語源學著述的相關研究 六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地位 第三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研究意義 一 對傳統同源詞研究的意義 二 對現代語源學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語源與語源學 第一節 語源 第二節 語源學 第三節 “語源”一詞的使用情況 第二章 章太炎的轉注假借理論 第一節 章太炎對他人轉注理論的批判與繼承 一 章太炎對“同部說”的批判 二 章太炎對“頭必相同說”的批判 三 章太炎對“互訓說”的批判 四 章太炎對劉台拱“音兼義說”的肯定 第二節 章太炎的轉注理論 一 章太炎對於“轉注”的定義或闡述 二 章太炎轉注理論中轉注與音、義的關係 三 章太炎轉注理論中轉注與字形的關係 四 轉注與“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第三節 章太炎的假借理論 一 假借的組成 二 假借與轉注的關係 三 轉注、假借與前四書的關係 四 章太炎關於六書皆為造字法認識的發展 第四節 初文、準初文的轉注與假借 一 初文、準初文的轉注 二 初文、準初文的假借 第三章 章太炎的變易孳乳理論 第一節 變易與孳乳 第二節 從變易、孳乳的單獨分析看形音義的關係 第三節 從變易、孳乳的綜合分析看形音義的關係 第四節 變易、孳乳發展的層次 一 同一語源變易、孳乳發展的層次 二 多源變易與孳乳 第四章 章太炎的右文學說 第一節 章太炎對右文說認識的發展 第二節 右文說在章太炎語源學理論中的作用 一 章太炎的右文學說與轉注、假借的關係 二 章太炎的右文學說在語源學上的運用 第三節 章太炎右文說中右文與形聲字的關係 第四節 章太炎與劉師培右文說的異同 一 劉師培對右文說的繼承和發展 二 劉師培與章太炎對右文說看法的異同 附 右文說與轉注 第五章 章太炎的音轉理論 第一節 章太炎的古韻部劃分 第二節 章太炎的韻轉理論 一 戴震的對轉理論(思想) 二 孔廣森的對轉理論(思想) 三 章太炎的韻轉理論 第三節 章太炎的古聲紐理論 第四節 不符合音理的通轉例證 一 蒸談旁轉 二 冬侵旁轉 三 緝幽對轉 四 談宵對轉 五 寒宵交紐轉 六 真蒸相轉 第六章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實踐 第一節《筆記》《文始》中結論基本一致的同源詞 一 □(特殊字体):左:賤 二 戌:威:滅 三 單:蟬:禪:嬗 四 瑟:瑪 五 众:壘:垒:棄(磊:珂:贏:盈:益:溢:譎:諫:謐) 六 儿:固:錮:蠱:鼓:瞽:惑 七 鬥:螟 八 宁:貯 九 永:策:漾:至:渠:泳:詠 十 、:誦:讀:籀:主:獨:宝:音:柱 十一 邕:廊:壅:癱 十二 止:峙 待:竣 時:珧(《筆記》) 止:趾:肚:库:時:珧 止:峙:待:埃:借:址(《文始》) 第二節 《筆記》《文始》中側重點有所不同的同源詞 一 (筆)、:池:區:也:隄 凡从也聲字皆有積水義 (文)、:移:若:旖:櫥:从:委:地:柁 二 (筆)文:蜒:紋 (筆)班、頒(敛)、辨、羹、秩;斑、辨、彭 (文)文:蜓:彬:辨:斐:賁:竭:膨:额:班:頒 三 (筆)多:哆:侈 凡从多聲亦有邪 (文)多:邻:哆:侈:膨 四 (筆)鉑:幽:黝:玄:玆 (文)核義素“懸/牽”“黑暗”“急” 五 (筆)散見於貝部、系部、虫部 (文)擷:嬰:纓:縊:鞅:繮:蜆 六 (筆)丁:釘:打:當(丁、打孳乳) (文)丁:釘:打:敵:當(丁、打變易) 七 (筆)且、俎、藕、藉 凡从且聲字皆有薦意 (文)核義素“墊”“阻攔”“依據、依靠”“請”“苟且”“粗疏”“大”“始” 八 (筆)車:郭 度:宅 寝:寤:寢 (文)車:宫:窮:宋:寝:宿:寐 九 (筆)未:菽:豆 (筆)倣:始 (文)未:答 十 (筆)兵:麦:陸 (文)六:圭:陸:陵 十一 (筆)子:崽 (文)子:字:孳:慈 十二 (筆)凡从炎聲皆有尖義,剡訓削尖是也 鎬:矯:鑣 (文)炎:焱:燄:燜:贴:姑 炎:熵:灵:焊:鎬:铫:媳 第三節《筆記》部分同源詞疏證 一 杓(□(特殊字体)):沟(瀹:鬻) 二 祝:呪 三 瓊:環:瑪:璃:旋:璇:璿 四 凡从求聲字皆有員誼 五 瑕:霞:驗:鰕:嘏 六 蔽:弗:鼓:市(芾) 七 凡从真之字皆有盛意 八 凡从般聲之字皆有大義 九 臧:藏:贓(贓) 十 萬 凡高聲字皆有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