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紅樓夢與戲曲
蔡孟珍
|
|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4年07月 |
コード:503593 266p 23cm ISBN/ISSN 9786263935099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才調出騷壇的曹雪芹當初原發願要創作一部傳奇,而非小說《紅樓夢》。究竟戲曲為何較小說難寫? 《紅樓夢》中耀人心目的戲曲書寫,遠勝於《金瓶梅》、《儒林外史》 「一自紅樓傳艷曲,不教四夢擅臨川」,紅樓戲的重構有何難度? 本書以文學與戲曲搬演視角,帶您尋繹箇中奧窔。
《紅樓夢》為小說第一異書,曹雪芹當初「立意作傳奇」,只因家族戲曲素養淵厚,其後雖夙志未酬,然作者蓄藏豐贍之戲曲底蘊仍不時體現於《紅樓夢》中。本書探究曹氏烜赫家世如何藉戲曲襯顯豪門風尚與藝術品味,由《紅樓夢》中的演劇文化,一窺明清傳奇搬演之程序與格範,如點戲的作用與特殊禁忌;梨香院的「十二官」,是明清家樂戲班的如實體現;脂硯齋的批語,亦可發現《紅樓夢》中蘊含楔子、副末開場、腳色出場、科諢等諸多「戲場章法」。 一部經典小說,衍成數百部《紅樓》戲曲。紅樓戲的改編蠭出,說明《紅樓夢》至今二百餘載熱潮未減,透顯出從小說到戲曲重構之難度頗高,如從敘事體轉成代言體,韻協、宮調曲牌格律與排場調度皆須講究,「腳色制」更是歷來《紅樓》改編時公認的難題。至於襲人、尤三姐形象為何產生爭議?本書均就曹雪芹原著多方探討,再就清代紅樓戲之鋪排與侷限、近現代劇中人物形象之遷變,考辨其脈絡源委,可為日後紅樓戲之編創與研究提供借鑒。
周序 自序
曹氏家族戲曲胎息淵厚 一、呼吸會能通帝座──從龍勛佐的烜赫家世 二、織造、鹽政兼管戲曲 三、親族迷戲──蓄樂、撰劇、爨演以為樂
《紅樓夢》中的演劇文化 一、換新眼目的戲曲書寫 較《儒林外史》尤見曲致/得《金瓶》壼奧而青出於藍 二、藉聆曲演劇妝點風雅與豪門品味 戲臺數量/垂簾看戲/觀劇品味 三、明清戲曲搬演之格範 參場/點戲禁忌/吉祥戲/正場戲/封賞 四、點戲之多重作用──預示結局•襯顯人物•引發情節…… 元妃點的戲/清虛觀三劇/《西遊》/〈山門〉/〈劉二扣當〉/〈男祭〉/續書得失
從脂批看《紅樓夢》中的「戲場章法」 一、《紅樓》筆法諸秘紛呈•雪芹立意作傳奇 二、元雜劇楔子之借用 三、南戲傳奇「副末開場」之活用 四、腳色出場程式之參用 五、化用舞臺時空•調劑排場冷熱 六、戲場科諢之妙用
家樂戲班風華──梨香院的「十二官」 一、明清家樂戲班風尚之體現 享樂夤緣/蘇州買伶/家班形制 二、十二官之丰采與情戀 芳官亮彩/齡薔之戀/假鳳虛凰 三、十二官之藝名風尚與腳色爭議 以「官」為尚/旦角家門/文官腳色 四、遣散之後──女優的結局
從小說到戲曲──《紅樓夢》重構之難 一、小說與戲曲文體之差異 敘事代言/當下藝術/腳色制/音律舞臺 二、《紅樓夢》本身重構為戲曲之難 事繁人眾/愛情主線乏戲劇性/腳色制之扞格 三、紅樓戲之繁興與侷限 清代之興衰/遜色原因/近現代得失
襲人為何是丑角?──從清代紅樓戲談起 一、清代紅樓戲之侷限 腳色配置/「丑」之特質 二、襲人性格之爭議──從小說原著、脂批、續書筆法觀之 命名寓意/告密事件/掣花籤/嫁優 三、近現代紅樓戲中襲人形象之遷變 梅派/荀派/越劇
尤三姐形象之爭議──兼談二尤於紅樓戲中的重構問題 一、小說原著尤三姐形象之爭議 由淫奔女到貞烈女──脂程本比較/改塑之原因與破綻/正邪兩賦 二、清代紅樓戲中尤、柳形象之重構問題 補恨成贅筆/宗教色彩/腳色商榷 三、近現代紅樓戲中二尤形象之遷變 淨化簡化二尤/戲曲教化觀/臉譜化爭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