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開:近現代中國的文物論述、保存與展示
王正華
|
|
出版社: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4年06月 |
コード:503582 315p 26cm ISBN/ISSN 9789866660542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近現代中國的展示文化」是藝術史學者王正華著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課題,本書所集結的個案研究,即為其具體成果之展現。
書中主要著眼於清末民初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巨變中,出自傳統的文物、藝術品或藝術實踐,有著什麼樣的命運?如何被賦予民族文化遺產的新意義?又如何接軌世界,與「中國」作為一個立足於國際的現代民族國家相連結?
作者在立論上,全然跳脫藝術品風格與形式的討論,轉而從展示與觀看行為審視中國在二十世紀初期的種種轉變;所注目的面向,亦不以博物館研究為侷限,而擴及到諸如博覽會、攝影技術、珂羅版印刷和現代出版等多種展示空間與論述場域。
透過本書所揭示的個案研究,我們看到了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展示的行為與概念相形重要,有的是為了塑造個人、群體或國家形象,影響輿論,有的則是以建立文化遺產保存意識、教育大眾為目的。此時的展示文化,不僅積極參與公共空間與大眾意識的形成,更在「走向公開」的過程中,成為國族認同與文化建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目錄 自序 導言/白謙慎
1 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
2 呈現「中國」:晚清參與1904年美國聖路易萬國博覽會之研究 引言:一個歷史事件的解讀 何謂萬國博覽會:以聖路易博覽會為主的討論 中國參展品及陳列方式 結論:誰的「中國」?什麼形象?
3 走向「公開化」:慈禧肖像的風格形式、政治運作與形象塑造 導論:1904年慈禧肖像相關議題 傳統肖像畫中的慈禧形象 《聖容賬》與慈禧照片的政治外交運用 慈禧照片的社會流動與其意義 大清國皇太后與世界:1904年慈禧油畫像在聖路易的展示 結論
4 清宮收藏,約1905-1925:國恥、文化遺產保存和展演文化 引發議論與浮上檯面:1905年至1910年的清宮收藏 是皇家珍寶、私人財產、政治資源、政府資產、還是國族遺產? 展演背景下的轉變
5 國族意識下的宋畫再發現:二十世紀初中國的藝術論述實踐 引言 宋畫作為中國藝術的代表 宋畫、民族精神與高度文明 宋元二分法與寫實(realistic)、寫意(expressive)的對立 論述形成:公共領域中的宋畫 結論
6 新印刷技術與文化遺產保存:近現代中國的珂羅版古物複印出版(約1908-1917) 引言 綜覽領域和框定議題 技術競爭:二十世紀初珂羅版印刷術及其在上海的應用 打造古物的公共空間 藝術和古物的概念與分類 視覺性(Visuality)和物質性(Materiality)
7 羅振玉的收藏與出版:「器物」、「器物學」在民國初年的成立 引言 重新評價清遺民及羅振玉 京都時期的出版事業 「可堪收藏」與「可資研究」 「器物」vs.「書畫」的二元分類架構 成立一門新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