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战国时代副词研究
刘春萍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年06月
コード:503504   416p  24cm ISBN/ISSN 9787522735016
 
価格 9,834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当前学界对古代汉语副词研究相对薄弱,运用的理论、方法较为陈旧。战国时代是汉语词汇、语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绝大多数汉语副词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以传世战国文献和出土战国文献为语料,运用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语言学相关理论、方法,借鉴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相关成果,对战国时代副词进行分类,厘清各个小类之间的界限划分等问题,为战国副词建立一个基本框架。根据语义特征对每一小类副词再分类,描写每一类副词的范围、出现频率、语义特征、功能特征、语用特征等。归纳副词来源及其进一步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分析汉语词义演变的规律以及副词语法化的途径、条件和机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材料
一 传世战国文献
二 出土战国文献
第一章 战国时代副词的分类
第一节 副词的定义及其语法功能
第二节 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一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二 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别
三 副词与连词的区别
第三节 战国时代副词的分类
第二章 战国时代情状方式副词
第一节 情状方式副词与实词及其他类副词的区别
第二节 情状方式副词的分类及特征
一 关涉主体类
二 关涉动作类
三 关涉结果类
第三节 情状方式副词的来源
一 来源于动词
二 来源于形容词
三 来源于名词
小结
第三章 战国时代程度副词
第一节 程度副词的分类及范围
一 程度副词的分类
二 程度副词的范围
第二节 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一 绝对程度副词
二 相对程度副词
第三节 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动词的认知解释
小结
第四章 战国时代范围副词
第一节 范围副词的定义和类别
一 范围副词的定义
二 范围副词的分类
第二节 总括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和句法功能
一 总括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
二 总括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
第三节 总括范围副词的个体性语义特征
一 “皆”类词凸显个体性的句法证据
二 “尽”“毕”“备”凸显整体性的句法证据
三 总括副词凸显个体性或整体性特征的原因
第四节 总括范围副词的来源
一 以往的研究
二 “皆”与“俱”
三 “毕”与“具”
四 “尽”与“悉”
五 “皆”与“尽”的区别
六 共性与个性
七 结语
第五节 协同范围副词
一 协同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和句法功能
二 协同范围副词的来源
第六节 统计范围副词和分指范围副词
第七节 限定范围副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一 限定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与句法功能
二 限定范围副词的句式特征
第八节 限定范围副词的来源
一 “独”
二 “专”
三 “徒”
四 “适”
五 “直”
六 “特”
七 “祗”
八 结语
小结
第五章 战国时代时间副词
第一节 时间副词的定义、分类及范围
一 时间副词的定义
二 时间副词的分类与范围
三 兼类词辨析
第二节 时点时间副词
一 先时时间副词
二 同时时间副词
三 后时时间副词
第三节 时段时间副词
一 长时时间副词
二 短时时间副词
第四节 战国时间副词与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比较
小结
第六章 战国时代频率副词
第一节 频率副词概述
第二节 从出土战国文献看频率副词“又”和“复”的区别
一 出现频率
二 语义特征
三 结语
第七章 战国时代否定副词
第一节 叙述否定
一 “不”
二 “弗”
三 “未”
四 “毋”
五 “勿”
六 “莫”
七 “亡”“无”“靡”“恶”“微”“否”
第二节 已然否定
第三节 判断否定
第四节 禁止否定
一 “毋”
二 “勿”
三 “莫”“无”“恶”
第八章 战国时代关联副词
第一节 关联副词概述
第二节 战国文献中的关联副词“亦”
一 重复副词“亦”
二 关联副词“亦”
第九章 战国时代语气副词
第一节 语气副词的定义、分类和范围
一 语气副词的定义和分类
二 语气副词的范围
第二节 知识类语气副词
一 肯定类
二 推断类
第三节 义务类语气副词
一 意志类
二 情感类
三 评价类
四 语气副词连用
第四节 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特点及其认知解释
一 修饰的中心语特点
二 句式特点
三 句法位置特点
小结
第十章 战国时代副词连用
第一节 同类副词连用
第二节 异类副词连用
一 两个副词连用
二 三个副词连用
三 四个副词连用
第三节 副词连用的顺序及其认知解释
小结
附录一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副词“乃”
一 以往的研究
二 关联副词“乃”
三 语气副词“乃”
四 “乃”由关联副词发展为语气副词的原因和机制
五 结语
附录二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又(有)”
一 引言
二 副词“又(有)”
三 连词“又(有)”
四 语缀助词“又(有)”
五 结语
附录三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唯(隹)”
一 引言
二 副词“唯”
三 连词“唯(虽)”
四 结语
附录四 连词“而后”的词汇化过程探究
一 “后”的语法化
二 “而后”的词汇化
三 “而后”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引用书目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