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青岛市伪政权职员群体研究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精装
郝昭荔
|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5月 |
コード:503432 479p 24cm ISBN/ISSN 9787214290298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抗战时期,青岛市伪政权职员群体内部差异极大,高级职员资历深厚,曾在时代大潮中闪转腾挪、旋起旋灭,多为利权投敌事伪;低级职员就任伪职原因多样,迫于生计是为主因。日本侵略者对伪职员采取尊崇拉拢或严格训练的管理方式,伪职员群体不乏顺服,但亦与之博弈。战时被讨奸声浪包围的伪职员常处于道德焦虑之中,他们一再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和为官之道等方面标榜自我,疏解心理压力,构成了青岛“孤岛”文化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后,伪职员群体大都经历了国民党的汉奸审判与中共的思想改造,其中的一败一成,显露着两者在理论信仰、落实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本书导向正确,不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不属于重大选题备案范围。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章节目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沦陷初期青岛伪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 青岛陷落 第二节 “恩”威并施:日占初青岛统治秩序的建立 一、日占初期的青岛 二、寻求“合作”:伪青岛治安维持会及其组织 第三节 青岛职员群体与伪政权“合法性”的重构 一、“得救复生之开端”:伪政权官员宣传中的七七事变 二、脱党与反蒋大会 三、“倒蒋必先反共”:“反共救国大会” 小结 第二章 青岛伪职员群体的人事结构和思想分析 第一节 青岛上层伪职员群体的结构性特征 一、伪治安维持会时期 二、赵琪任市长时期 三、姚作宾任市长时期 第二节 情境与经历:以个案考察与日媾和者的政治选择及心路历程 一、“爱国之心不敢后人”:胶澳督办赵琪的乱世情怀 二、由激进到保守:革命者姚作宾的蜕变 三、留日学生、国民党员李仲刚对日态度的转变 四、外延:个案之间的普遍性规 第三节 青岛市低级职员之境况 一、低级职员群体的来源及社会背景 二、低级职员群体的待遇和生活水平 第四节 伪职员群体的思想透视 一、被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二、矛盾体:伪职员的道德观与为官之道 三、隐喻的“孤岛”文化 小结 第三章 形塑“顺民”:日本殖民者及伪职员群体治下的青岛 第一节 日本对伪职员群体的控制与利用 一、日本对伪职员的训练及奖惩 二、“亲睦”之种:伪政权上层人士的交际圈 三、根植媚日情怀:伪职员视察日本谈 第二节 伪职员群体的政治实践 一、青岛伪政府的权力运作网络 二、“执政之善”与“助纣为虐”:伪政权官员行为的复杂性 第三节 “新市民”的文化塑造 一、“新民”中的“新青年” 二、身体政治:医疗卫生与尚武精神 三、“新女性”与旧伦理 小结 第四章 时代语境下的“汉奸”与青岛周边的抵抗 第一节 战时各方的舆论博弈 一、报刊舆论中的“汉奸” 二、抗战时期国共的肃奸策略及特点 三、转移视线:日伪的忠奸之辨与反宣传 第二节 青岛周边的抗日活动 一、中共在胶东的抗日武装及发展轨迹 二、李先良与鲁东抗战 第三节 国、共、日三角关系下的军政博弈 一、国民党赵保原部的生存策略 二、治安强化运动中的伪职员 小结 第五章 伪职员群体在战后的审判及其命运 第一节 戴罪立功:国民政府接收中的“功臣” 一、抗战中后期“汉奸”身份的迷思 二、伪政权官员在国民党接收中的作用及影响 第二节 战后青岛的肃奸运动 一、裁撤伪员与地方权争:青岛肃奸运动下的“运动”肃奸 二、伪职员的结局及国民政府惩奸之影响 三、国民党战后审奸中的派系之争与司法混乱——以丁敬臣案为例 第三节 “汉奸”与“烈士”:抗战前后国民党将领赵保原的身份转换 一、从“赵宝元”到“赵保原” 二、“死为国殇”:国民政府对赵保原的重构与纪念 第四节 政治改造下的汉奸——以青岛伪市长姚作宾为个案的考察 一、抗战胜利后姚作宾对汉奸罪的申辩 二、靠拢“新人”:新中国成立后对姚作宾的改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