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红色符号与身份认同
喻宛婷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年06月
コード:503392   197p  24cm ISBN/ISSN 9787308240840
 
価格 5,874円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カートに入れる
该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农民老父亲”形象研究》成果,以符号学为主要方法,结合美学和社会历史的视角,研究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色彩美学及红色作为象征符号的运用;讨论了电影的色彩美学和文化象征意义,将美学导向和社会学导向的电影研究相结合,确认了颜色符号、社会历史和知识分子认同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对影像色彩美学及文化意义的研究。研究通过对电影文本的细致分析,考察了色彩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方法论
第一节 视觉磁石:红色
一、影像色彩的属性
二、符号学视角:从电影文本到社会历史语境
三、红色与中国现代化
第二节 方法论
一、社会历史视角
二、色彩术语的使用
三、互文分析
四、现象学方法
五、阐释与过度阐释
第二章 “雾腾电影”:从艺术史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色彩美学
第一节 从绘画到电影的移植
第二节 色彩、透视与空间意识
第三节 色彩形式
第四节 色彩倾向
一、单色调的文人风格
二、鲜艳的民俗风格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红色”的乡土主义与“灰色”的都市主义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乡土主义、都市主义与城乡关系的模式化
第三节 《人生》:迷失在城市景观中
一、红色、土地和生活方式
二、红色、女性和婚姻
三、红色土地与灰色城市之比较
第四节 《老井》:留在乡村
第五节 一种特殊的夹缝空间:城中村
第六节 结论: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
第四章 “农民老父亲”形象建构
第一节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视觉化权威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农民老父亲”群体形象
一、苦味的面部肖像
二、“劳动空间中的身体”
三、人际空间中的身体
第三节 结论:形象的“神话”与价值
第五章 自我展示、个体化与主体性
第一节 个体化与电影
一、中国个体化的三个阶段
二、个体化主体性的崛起
三、对荧幕个体化的反思
第二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祖荫之下
一、启蒙与规训
二、戏剧化的色彩:丰富表层
三、两种类型的环境红色和五个段落
四、受难的个体
第三节 《红衣少女》:在社会监督之下
一、颜色图式与文本对比
二、无色集体中的有色个体
三、学校:一个小的集体权力组织
四、反身式自我的发展
第四节 结论:监视和颜色
第六章 性别、观看和身体的政治
第一节 以性别之名
第二节 身体外观和对外貌的操控
第三节 女性的跨性别装扮:在历史的《小街》
一、女性去性别化简史
二、《小街》:红色的主体性与黑白的现实
第四节 《街上流行红裙子》:女性美的合法化
一、“红衣女性”系列形象
二、性别展示的合法化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红色:一个关于“中国性”的视觉“形容词”
片目
插图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