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中坚社会势力研究:以士大夫阶层为中心
/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
张继刚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6月 |
コード:502860 269p 24cm ISBN/ISSN 9787522732008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但秦政权缺乏可以依靠的社会势力的支持,秦亡于中坚社会势力的缺失。汉初,新贵族(同姓诸侯王)、功臣集团,弥补了汉政权的中坚社会势力。武帝之后,汉政权通过独尊儒术、察举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各种社会势力逐渐融入到政权体系之中,地方豪强大族、文吏、士人甚至一些贫窭者都实现了向士大夫的转化。至西汉中后期,士大夫间的关系逐渐紧密,由“相善”“厚善”发展为“同志”“同好”的群体性认同关系,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士大夫既在朝廷为官,掌握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并且是汉王朝忠心的支持者;又扎根社会之中,拥有一定的经济势力和社会势力,具有极高的社会威望,有着以皇帝为中心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士大夫阶层是汉王朝的中坚社会势力。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综述 三 中坚社会势力概述 第一章 秦汉之际的中坚势力略论 第一节 秦亡原因之我见 一 关于秦亡原因的讨论 二 六国旧贵 三 秦吏 第二节 汉初对中坚势力的弥补 一 “共天下” 二 新贵族的“引入” 三 社会势力个别地进入汉政权 第二章 社会势力以士大夫为中心的转化 第一节 士大夫阶层概述 一 “土大夫”之界定 二 士大夫阶层概述 第二节 西汉时期社会势力的演变 一 豪强大族融入汉政权并向士大夫的转化 二 士人向士大夫的转化 三 文吏向士大夫的转化 四 贫窦者——普通平民进入汉政权并向士大夫转化 第三章 士大夫阶层之形成 第一节 士大夫群体之认同关系 一 “相善”——士大夫间联系的加强 二 “同志”“同好”——土大夫群体认同的强化 三 士大夫群体认同的被肯定和自我标识——从“朋党”到“党人”“吾徒” 四 士大夫群体认同原因探析 五 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形成 六 士大夫阶层的构成 第二节 从“冠盖”词义的变化看士大夫阶层的演变 一 冠盖借指朝廷的使者 二 冠盖指代官吏 三 冠盖指代名士 四 冠盖指代有威望的地方大族 五 冠盖与士族 第四章 士大夫阶层构成汉政权的中坚社会势力 第一节 士大夫阶层之社会势力 一 士大夫阶层之经济力量 二 士大夫阶层之社会关系 第二节 士大夫阶层之社会威望 一 治理地方、教化社会 二 携持民心、以安海内 第三节 士大夫阶层点、线、面的社会结构 一 点 二 线 三 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