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
精装
赵茂林
|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5月 |
コード:502699 354p 22cm ISBN/ISSN 9787573210814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书以十五篇论文的形式探讨了以下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面貌、诗说来源、诗说异同等方面;一是在《毛诗》与三家《诗》比较的视野下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的专门讨论,如《毛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毛诗》《序》、《传》的歧异原因、《诗经》传播的四言化倾向等等。两个方面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时候是糅合在一起,以专论的形式表达。而对《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也不追求泛泛而论式的全面,而是结合特定的问题就其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经学功底扎实,有较多新颖的论见,如为了明确四家《诗》说的来源,把其与先秦说《诗》、引《诗》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说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在对《毛诗》与三家《诗》的文本来源、文本面貌、诗说来源、诗说异同比较的前提下,对《毛诗序》和《毛传》的作者与时代、《毛诗》《序》《传》的关系、《诗经》四言化的倾向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目录 前言:异同之间 一、三家《诗》亡佚前四家《诗》的比较” 二、三家《诗》亡佚后的四家《诗》比较 三、四家《诗》比较应该依据的材料 四、四家《诗》比较的目标 四家《诗》命名考 一、《鲁诗》《齐诗》之称在鲁学、齐学观念明晰之后 二、武帝置《五经》博士时尚未有《诗》派之分 三、《诗经》各派之命名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石渠阁会议之前 四、《毛诗》因三家各自命名而名之 四家《诗》文本来源考辨 一、汉代四家《诗》皆得自讽诵 二、《诗经》文本“遭秦而全”、不曾残缺 三、六“笙诗”、《小雅·都人士》首章本非《诗经》所有 四家《诗》分卷考辨 一、学者对四家《诗》分卷认识有分歧 二、《邶》《鄘》《卫》本来就分卷 三、“邶”“鄘”“卫”在《诗经》中的含义 《诗经》分什的有关问题 一、何以分什 二、什之名号 三、分什之始 《鲁诗》《毛诗》篇次异同原因考辨 一、汉初经师并非不知《诗经》篇次 二、《鲁诗》《毛诗》创始人不会为了阐释体系改动《诗经》篇次 三、《鲁诗》《毛诗》篇次的歧异是在传抄中造成的 四、《诗经》在先秦的传播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异的一面 《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原因析论 一、师承不同并不能完全说明《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的原因 二、《毛诗》与三家《诗》材料来源有同有异 三、四家《诗》皆以政教解《诗》,而《毛诗》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教色彩 四、《毛诗》与三家《诗》对《诗经》的整体看法有同有异 五、《毛诗》的解说更有系统性 六、“断章取义”与四家《诗》的异同 七、《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的其他原因 四家《诗》的传承与解说歧异 一、三家《诗》的分化与解说变异 二、章句之学与解说变异 三、谶纬之学与解说变异 四、《毛诗序》《毛传》的完成与解说变化 孔子“删诗”说的理论来源与产生背景 一、马迁所述孔子“删诗”说很可能出自《鲁诗》 二、从《诗经》的篇次来看孔子“删诗”说 三、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典化的结果 四、孔子“删诗”说也是经学阐释背景下的产物 由六“笙诗”来看《毛诗序》完成时间 一、六“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之说,是一种推测 二、六“笙诗”加入《诗经》在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平帝元始五年之前 三、人六“笙诗”于《毛诗》者很可能是徐敖 四、《毛诗》学者入六“笙诗”于《诗经》的原因 从四家《诗》的异同看《毛诗序》的成型时间 一、《毛诗序》成型于一人之手 二、三家《诗》本无序,以《毛诗》首序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等皆有不通之处 三、四家《诗》解说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 四、《毛诗序》与三家《诗》有相同的解说思路 五、《毛诗序》非成型于先秦 六、《毛诗序》成型于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毛传》成书及定型考论 一、《毛传》成书于前155—前145年问,作者为毛公 二、毛公之后,《毛诗》学者对《毛传》进行了增益 三、贯长卿对《毛传》的增益 四、《毛传》的定型 《毛诗》《序》《传》歧异原因析论 一、《序》《传》歧异的诸多原因 二、《序》《传》别行是造成其歧异的根本原因 《毛传》《尔雅》关系考辨 一、说《毛传》本《尔雅》而成,缺乏充分证据 二、说《尔雅》本《毛传》而作,也不正确 三、毛公作《传》时参考过《尔雅》 四、据《尔雅》续补《毛传》与据《毛传》增益《尔雅》并存 五、《毛传》《尔雅》歧异的原因 《尔雅》非《鲁诗》之学辨 一、说叔孙通用《鲁诗》并不正确 二、说犍为舍人、刘歆、樊光、李巡用《鲁诗》,过于武断 三、郭璞注并非据《鲁诗》为说 四、《鲁诗》与《尔雅》的关系 四家《诗》维度下的《毛传》“独标兴体” 一、三家《诗》本不言兴 二、《韩诗薛君章句》言兴受《毛诗》启发 三、《韩诗薛君章句》之“兴”与《毛诗》之“兴”异同比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