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理解中国:《教务杂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精装
崔华杰
|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2024年04月 |
コード:502696 326p 24cm ISBN/ISSN 9787100234689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是近代西方人在华创办的长达74年的英文刊物,其不以传播西学和西方文明为业,相反却致力于帮助西人了解中国社会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该杂志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旨在帮助西人群体通过历史了解和接触中国社会,呈现了域外世界接触和诠释中国历史的认知历程。该杂志的这种文化研究活动在客观上赋予中国历史一种新的诠释功能,那就是将中国置于一种历史观的解释,以增进对中国现实的理解。对这些数量厚重的研究著述进行专项考察,描述研究全景,揭示文化成因,对我们认知西方接触和诠释中国历史的学术进程,以及找寻西方中国认知的历史起点和思维偏差,均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教务杂志》概述 第一节 两个阶段 一、福州时代 二、上海复刊 第二节 制式与发行 一、刊物制式 二、渠道发行 第三节 编辑与作者 一、杂志编辑 二、作者群体 第二章 寻找“上帝”的子民:中国上古史研究 第一节 神话与世俗间的人物 一、太一与诺亚 二、女娲与诺亚 三、后羿与耶稣 第二节 此上帝与彼上帝 一、在中文发现“上帝”之名 二、中国上古先民的上帝崇拜 第三节 寻找中国的诺亚方舟 一、史前大洪水 二、耶稣会士与中国上古史编年 三、晚清基督教传教士之研究视角 第三章 发现辉煌:中国古代史研究 第一节 断代史 一、偏安临安之南宋 二、八百年周朝史 第二节 历史人物 一、为曹操“翻案” 二、“小”郑但可霸中原 三、诗风唐朝 第三节 科技文明 一、天文学 二、早期发明 第四章 地缘化的学术:中国史地研究 第一节 史地研究的兴起背景 一、伟烈亚力与《教务杂志》 二、传教工作的开展 第二节 传教与游历散记 一、传教笔记 二、游历散记 第三节 边疆研究 一、罗约翰与东北史研究 二、景雅各与蒙古研究 三、薄乃德对中国边疆著作的介绍 第四节 都城研究 一、薄乃德与北京区域史 二、潘慎文文献译介下的苏州 第五章 会通与调和:中国儒学史研究 第一节 《教务杂志》儒学史研究概况 一、福州时代的儒学研究 二、迁沪后的儒学研究概况 第二节 儒家典籍译介 一、何德兰与《弟子规》和《女儿经》 二、季理斐与《二十四孝》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特点:注释的使用 一、译介过程与翻译底本 二、注释使用与译介得失 三、赫氏译本与西方汉学 第四节 “现代性”下的儒学研究趋向:以孔子研究为个案 一、《教务杂志》之孔子形象 二、社会性意义下的孔子 第六章 宗教与宗教的相遇:中国佛教史研究 第一节 佛教的历史及其经义 一、佛教历史 二、佛教经义 第二节 基督教与佛教的会通 一、经义会通 二、佛教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对藏传佛教的研究 一、史地研究 二、佛教与藏民生活 第七章 学术视野下的老子:中国道学史研究 第一节 研究路径与学术史地位 第二节 文献考据下的老子与《道德经》 一、老子生平考 二、论“道” 三、《道德经》中西版本的介绍 第三节 《道德经》的“现代性”解读 一、《道德经》的政治观 二、《道德经》的道德观 三、《道德经》的宇宙观 第八章 研究之器:工具性资料、文献及著述 第一节 工具性资料 一、行政地理 二、中文语言 第二节 文献及著述 一、中文文献推荐 二、海内外研究动态 结语 附录一 引用西人名录 附录二 《教务杂志》中国历史研究文章提要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