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三部曲 /列文森文集 精装
約瑟夫·列文森 著 劉文楠 譯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4年
コード:502327   635p  24cm ISBN/ISSN 9789882372924
 
価格 12,100円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カートに入れる
ジョゼフ・R・レヴェンソン(1920-1969)はアメリカの中国史および中国思想研究者。カリフォルニア大学バークレー校で教鞭をとった。主要著書には下記のものがある。
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 (1953)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1958-1965)
China: an interpretive history,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fall of Han (1969)
Revolu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the Western stage and the Chinese stages (1971)
本書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によるレヴェンソン著作の中国語訳文集の一冊。

約瑟夫.列文森(JosephR.Levenson),才華橫溢的美國歷史學家,以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譽於世,被稱為「莫扎特式的史學家」。他以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著作提出的諸多論題,如天下與國家、傳統與現代性、科學與儒學、經典主義與歷史主義等,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為中國研究學界提供綜合性的思考框架與對話坐標。
《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三部曲》是列文森的代表作,聚焦現代性衝擊之下的近代中國那「渾然一體又岌岌可危的智識世界」。全書分三卷,先後出版於1958至1965年。第一卷《思想延續性問題》和第二卷《君主制衰亡問題》分別從思想和制度的角度探討儒家中國的消亡和傳統的斷裂;第三卷《歷史意義問題》則分析儒家的「遊魂」如何在新的意義上為經歷了現代革命的中國提供延續性。

「列文森文集」主編序(董玥)
漫長的回家之路(托馬斯.列文森)
三部曲總序

第一卷
思想延續性問題
序言
引言 特殊與一般的歷史追尋
第一部分 近代早期中國智性文化的基調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經驗論的夭折
第二章 明代和清初社會的業餘愛好者理想:來自繪畫的證據
插 曲 儒家與道家聯繫的終結
第二部分 現代蛻變中的中國文化:思想選擇的張力
第三章 中國本土選擇範圍內的折衷主義
第四章 「體」與「用」:本質與功用
第五章 今文經派與經典的認可
第六章 保守與革命:近代古文經派對維新今文經派的反擊
第七章 民族主義在擺脫過去中扮演的角色
第八章 強調一般正確性(上):對傳統的捍衛
第九章 強調一般正確性(下):對傳統的攻擊
第十章 共產主義
第十一章 西方列強與中國革命:文化變革的政治方面
結 語 新詞匯還是新語言?

第二卷
君主制衰亡問題
序言
第一部分 殘餘物的啓示:儒家與君主制的末日(上)
第一章 君主制神聖性的消散
第二部分 張力與活力
第二章 儒家與君主制:基本衝突
第三章 儒家官僚人格的演化
第四章 儒家與儒家:基本衝突
第五章 儒家與君主制:專制君主控制的種種局限
第三部分 張力線的斷裂
第六章 不為社會革命所動的官僚:儒家的作用
第七章 官僚的脆弱性:思想上的攻擊
第八章 太平天國動搖儒家的「天」
第四部分 殘餘物的啓示:儒家與君主制的末日(下)
第九章 時代錯位的產生
結 語 日本與中國君主制的神聖性

第三卷
歷史意義問題
序言
第一部分 離開歷史
第一章 小人物的一生:廖平及儒家與歷史的分離
第二章 井田辯:儒家辯論場的瓦解
第二部分 進入歷史
第三章 用歷史研究為中國共產主義者定位
第四章 孔子在共產主義中國的位置
第三部分 歷史意義
第五章 理論與歷史
最後的結語
譯後記(劉文楠) / 529
在21 世紀閱讀列文森:跨時空的對話(葉文心等)
參考文獻
索引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