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亞洲現代性與批判思想系列
李尚埈 萬象翻譯股份有限公司 鄧冰瑩 譯
|
|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6月 |
コード:502050 390p 21cm ISBN/ISSN 9789865470906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電影與文化冷戰》探索了在冷戰政治高峰時期,新興獨立國家和殖民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和競爭,如何形塑了二戰後的亞洲電影。李尚埈在對亞洲電影文化和產業的分析中,同時採用了全球和區域取向的研究方法。亞洲地區的新經濟格局和早期電影創業家間共通的戰後經驗,受到冷戰政治、美國文化外交,以及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期間更加旺盛的文化流動所影響。作者詳細審視此混亂時期的文化現實,並根據冷戰時期因「不結盟」運動的影不斷擴大而形成、破裂和重建的國際關係,在此脈絡下全面重建亞洲電影史。
作者闡述了當時東亞和東南亞電影界高層、創意人員、政策制定者及學者力求將他們受好萊塢啟發的體系產業化,進而擴大市場,並提高其文化產品的競爭力。為此,他們成立了亞洲電影製片人聯盟,共同主辦亞洲影展,並聯合製作電影。《電影與文化冷戰》闡明,亞洲戰後最初密集形成的電影製片人網絡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冷戰文化政治的結果和美國霸權的產物。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等眾多城市舉辦的亞洲影展,是冷戰期間電影人才一年一度的展示場合,而中央情報局也藉此機會,建立並維持美國與亞洲之間在文化、政治和制度各方面的聯繫。《電影與文化冷戰》以躍然紙上的筆觸,高度還原了這段幾乎被遺忘的亞洲劇院和電影產業史。
目次 導 讀|地緣政治的微觀與感官/楊子樵 《電影與文化冷戰》中文版作者序 致 謝 縮寫詞 前 言|文化冷戰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誕生 第一部分 第一個網絡 第一章∣亞洲基金會的電影計畫 第二章∣FPA、美國宣傳和戰後日本電影 第三章∣奧斯卡光臨亞洲! 第四章∣建立反共製片人聯盟 第五章∣將亞洲電影推向世界 第二部分 第二個網絡 第六章∣發展型國家製片廠的興衰 第七章∣香港、好萊塢與網絡的終結 結 語|從亞洲到亞太 附錄一|延伸閱讀推薦書目 附錄二|參考書目 作者/譯者/審校/校譯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