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构建
/中国现当代文学谱系研究丛书
张莉
|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4月 |
コード:501189 371p 22cm ISBN/ISSN 9787503974106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书旨在百年中国文学的视野下,从社会性别意识角度观照女性文学的发展,考察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如何重塑姐妹情谊,系统梳理百年来中国女性写作的成就。 上编回到历史现场,寻找属于中国百年女性文学的自身传统与独特经验,并对21世纪女性写作、都市情爱叙事、非虚构女性写作等重要文学现象进行系统讨论;下编则对凌叔华、冰心、李娟、塞王、孙惠芬、迟子建、铁凝、周晓枫、魏微、乔叶、廖一梅、鲁敏、郑小琼等作家作品进行个案分析。 经过详实的史料考证、深入的文本细读和细致的文学现象分析,本书整体勾勒了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考察了“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写作”及“现当代文学”的复杂关系,清晰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女性精神、女性气质的传承、变迁与发展。
目录 绪论:社会性别意识与百年女性文学谱系的生成 上编 第一章 女性知识分子视角的初步形成 一、社会人的自觉 二、和“小脚女人”在一起 三、新一代女性形象的书写与建构 第二章 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一、作为旁观者的第一人称 二、日记、书信体形式的采用 三、自白式写作 第三章 重估现代女作家的出现 一、冰心与《晨报副刊》《小说月报》 二、庐隐与《小说月报》 三、凌叔华与《晨报副刊》《现代评论》 第四章 被建构的第一代女作家的经典 一、结集与出版 二、序言与阐释 三、进入《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五章 社会性别意识与新世纪女性写作的转型 一、从小说到影视改编:广受关注的女性形象 二、从个人到万物 三、女性批评家的崛起 第六章 这个时代的“不合时宜者” 一、都市女人与都市文化 二、作为成长背景的城市:老北京、新上海、物质台北 三、大时代里的“不合时宜者” 四、重建主体性 第七章 社会性别视野与都市情爱故事 一、“都市”:爱欲故事的必要空间 二、性:都市书写的文学惯例 三、谎言:爱欲故事的推动力 四、丛林法则与主体意识 第八章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女性写作:一种新的女性叙事范式的生成 一、当女性写作遇到非虚构 二、从“我的世界”到“我眼中的世界” 三、有意味的细节: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同构 四、重构“私人领域”与“公众空间” 五、作为女性的叙事人 第九章 非虚构写作与想象乡土中国的方法 一、村庄故事:来自农妇/回乡女儿的讲述 二、“低于大地”的“闲聊”与致力于“透视”的“回乡” 三、问题意识或以“乡愁”作为讲述方法 四、在熟悉的乡土中国之外 下编 第十章 一位现代女作家的诞生 一、现代教育与现代女性写作 二、掀开“高门巨族”的一角 三、具有世界意识的“闺秀” 四、成为女作家 第十一章 冰心文学形象的建构(1919-1949) 一、“她抓住了读者的心” 二、“冰心”之美:“温暖”“爱”“温婉”“亦古亦今” 三、“女性的优美灵魂” 四、小资产阶级女性的代表 五、“冰心女士真是个小姐的代表!” 第十二章 一个作家的重生——关于萧红的当代文学影响力 一、李娟:我的阿勒泰 二、塞壬:下落不明的生活 三、孙惠芬:上塘书 四、迟子建的“生死场” 第十三章 仁义叙事的难度与难局——铁凝论(一) 一、我们这个时代的“仁义”志 二、传统美德·现代价值·民族国家话语 三、仁义叙事的新生长点 四、在新文学发展史的脉络上 五、“笨花”之“笨”,“洋花”之“洋” 第十四章 素朴的与飞扬的——铁凝论(二) 一、朴素的思考 二、女性的内省 三、内面之魅 四、“诚”与“真” 五、持续的成熟 第十五章 “起义的灵魂”——周晓枫论 一、对破损的执迷 二、在善恶的秘密交集处 三、有肉身的叙述 四、繁复的意义 第十六章 异乡人——魏微论 一、归去来:故乡与异乡 二、“乡村、穷亲戚和爱情” 三、性、女性、性别 附录:我们时代平凡女性的史诗——读魏微《烟霞里》 第十七章 空间美学、女性视角与新乡村故事的讲法一论乔叶《宝水》 一、乡村书写里的风景美学 二、总体性视野与乡村之变 三、反复、点染与乡村女性故事的真实呈现 第十八章 先锋气质与诗意生活——廖一梅论 一、在爱欲的无尽深渊里 二、众声杂糅 三、文学性或反大众 四、个人性与普遍性 第十九章 “不规矩”的叙述人——鲁敏论 一、持取景器者 二、“暗疾”:“脱轨”的人与事 三、“父女情感”与“母女厌憎” 四、“东坝”:“信”与“不信”,“不可能”与“可能” 第二十章 工厂、劳动与女性:郑小琼的文学世界 一、“黄麻岭” 二、“断指”的创伤性记忆 三、一个青年女工主体形象的浮现 四、嚎叫的力量 新的女性写作时代正在来临——《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序言(代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