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基于语义范畴的汉语句法演变研究
张萍
|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12月 |
コード:498355 267p 24cm ISBN/ISSN 9787567148864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张萍,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本书立足从语言意义到语言形式的追索,探讨特定语义范畴在汉语史上是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句法手段表达的。书中着眼于征引范畴、假设范畴、比方范畴,对典型词汇及其句法句式作出考察与研究:征引范畴围绕“闻”“有”式征引句式展开研究,探讨其在上古汉语中的产生与演变,并研究其在中古汉语、唐宋文中的流变与发展。假设范畴重点研究“若使”语义与篇章功能的历时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实”类肯定推度副词与“试着”“曾经”义“尝”感染语境义而产生假设用法的案例,呈现假设范畴句法来源的多样性。比方范畴紧扣汉语核心比方词“譬”,对其在上古汉语中的系列比方句式展开详细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征引范畴句法演变研究 第一节 上古汉语征引句式 一、先秦“闻之”“有之”征引句式 二、先秦祈使征引句式 三、西汉典籍征引句式 第二节 中古汉语征引句式 一、东汉典籍征引句式 二、两晋时期征引句式 三、南北朝时期征引句式 第三节 唐宋汉语征引句式 一、《全唐文》征引句式 二、《全宋文》征引句式 三、唐宋文征引句式比较 第二章 假设范畴句法演变研究 第一节 假设连词“若使”用法研究 一、上古汉语“若使”用法:产生与功能 二、上古汉语“若使”用法:继承与新变 三、上古汉语“若使”用法:高峰与衰落 第二节 “实”类推度副词的假设用法 一、肯定推度用法及其语义特征 二、假设用法及其产生机制 三、假设句式的语用规律及其价值 第三节 “尝”假设用法及其多元产生机制 一、“试着”义“尝”的演变 二、“尝”副词用法及其产生机制 三、“尝”假设用法的产生机制 第三章 比方范畴句法演变研究 第一节 先秦“譬之V比方”比方句式 一、“譬之V比方”句法性质 二、“譬之V比方”句式特点 第二节 《荀子》“譬”相关词与系列句式 一、《荀子》“譬(辟)”特性 二、“譬(辟)之V比方”句式特性 三、“譬(辟)之是犹”句法特性 第三节 “譬×”比方词的产生及其句式演变 一、短语凝固类“譬×” 二、句法凝固类“譬×” 三、跨层凝固类“譬×” 四、非词“譬×”及成词“×譬” 第四节 “譬喻”句法语义历时演变研究 一、“譬喻”源结构及其成词 二、近代汉语“譬喻”用法研究 三、现代汉语“譬喻”用法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