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进史 5 明清戏曲背景
/台湾地区国学丛书
精装
曾永义
|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09月 |
コード:498301 368p 25cm ISBN/ISSN 9787522517797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经本社审核,书稿不属于反映台湾地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重要社会事务类选题,不涉及政治导向问题。本书作者曾永义教授拥护两岸统一,无“台独”言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常年奔走两岸之间从事戏剧学术与交流,被誉为“两岸戏曲交流的盟主”。考究明清戏曲之荣景,可以观察到明清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普遍性地爱好戏曲,将戏曲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广大而温馨的孕育温床;而其新滋生的地方腔调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京腔、高腔,尤其是魏良辅及其师徒亲友切磋琢磨所创发改良昆山腔的“水磨调”,不只使明清之腔调歌乐定于一尊,而且埋下了乾隆以后花雅争衡的因缘;而此时的士大夫不只黾勉地投入戏曲的创作,也孜孜孜孜矻矻于戏曲文学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开始对同一论题有所辩争,虽然见解高低参差,但像魏良辅《曲律》、王骧德《曲律》、李渔《闻情偶寄》之《词曲部》与《演习部》,实皆为推动明清戏曲向上向广向远的巨轮;而见于明清“曲谱”“宫谱”的歌乐论,自唐宋即见端倪的戏曲脚色说,自元人即起步的戏曲内在结构说,至此或发展完成,或准备就绪。无疑,它们都成为使“明清戏曲”臻于登峰造极之境的有力推手。
目录 己 明清戏曲背景编 序说 第一章 明清帝王之戏曲生活 引言 一、明代宫廷演戏 二、明代帝王对戏曲之好恶与影响 三、清代宫廷演戏 四、清代帝王对戏曲之好恶与影响 第二章 明清士大夫、庶民百姓之戏曲生活 一、明清士大夫之戏曲生活 二、明清宗人贵族、政府主官、庶民百姓之戏曲生活 结语 第三章 明清戏曲腔调与魏良辅之创发“水磨调” 引言 一、明中叶后弋阳腔之流派与乾隆间改称高腔 二、魏良辅之创发“水磨调” 三、明清之新生腔系 结语 附录:明清南北曲谱与宫谱提要 第四章 明代曲论要籍述评 引言 一、魏良辅《南词引正》与《曲律》 二、徐渭《南词叙录》 三、王骥德《曲律》 四、沈宠绥《弦索辨讹》与《度曲须知》 五、吕天成《曲品》 第五章 清代曲论要籍述评 一、李渔《闲情偶寄》 二、静安先生曲学述评 后记 第六章 明清重要曲论述评:“当行本色论”“南北曲异同说” 引言 一、明人“当行本色论”述评 二、明清“南北曲异同说”述评 第七章 明清重要曲论述评:“戏曲脚色说” 引言 一、明清“戏曲脚色”之命名由来 二、明清“戏曲脚色”之源流 三、明清“戏曲脚色”之扮相与技艺 四、明清“戏曲脚色”之分化 五、戏曲脚色衍变中可注意之十一点现象 余言:脚色之运用 结语 第八章 明清“内在结构论”之述评与今人之建构与运用 引言 一、明清戏曲“内在结构”之演进 二、近代许、王、吴“排场说”之建立 三、张师清徽(1912—1997)“排场说”之完成 四、著者对“排场”理论之运用 结语 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