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进史 3 金元明北曲杂剧(上)
/台湾地区国学丛书
精装
曾永义
|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09月 |
コード:498299 501p 25cm ISBN/ISSN 9787522517773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以剧种的演进为骨架,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经本社审核,书稿不属于反映台湾地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重要社会事务类选题,不涉及政治导向问题。曾永义教授拥护两岸统一,无“台独”言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常年奔走两岸之间从事戏剧学术研究与交流,被誉为“两岸戏曲交流的盟主”。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金元明北曲杂剧编”之前十三章。各章具体内容依次为:第一章“北曲杂剧之渊源、性成果与分期”、第二章“蒙元北曲杂剧之背景”、第三章“元代北曲杂剧之剧目、题材与内容”、第四章“蒙元北曲杂剧流布之六大中心及其作家作品简述”、第五章“北曲杂剧之理论述评:从元代到明初”、第六章“蒙元北曲杂剧之艺术成分与搬演过程”、第七章“所谓‘元曲四大家’”、第八章“关汉卿研究及其展望”、第九章“关汉卿杂剧述评”、第十章“马致远杂剧述评”、第十一章“白朴、郑光祖杂剧述评”、第十二章“乔吉及其他作家述评”、第十三章“今本〈西厢记〉综论”。
目录 丁 金元明北曲杂剧编 序说 第一章 北曲杂剧之渊源、形成与分期 引言 一、小戏群源生期“金院本” 二、小戏发展转型过渡大戏期“金院么” 三、大戏形成始兴期“金蒙么末” 四、北方大戏大盛期“蒙元么末与元杂剧” 五、大戏南北全盛期“元杂剧” 六、大戏衰落期“元杂剧” 七、大戏余势期“明初北曲杂剧” 结语 第二章 蒙元北曲杂剧之背景 一、蒙元之政治社会 二、蒙元文人之遭遇 三、蒙元之艺文理论与曲词之特质 四、蒙元之宗教、交通、商业与杂剧之兴盛 第三章 元代北曲杂剧之剧目、题材与内容 一、剧目著录 二、题材类型 三、内容特色 四、语言运用:从戏曲语言说到北剧语言 第四章 蒙元北曲杂剧流布之六大中心及其作家作品简述 引言 一、中州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二、大都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三、真定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四、平阳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五、东平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六、杭州杂剧之作家与作品 结语 第五章 北曲杂剧之理论述评:从元代到明初 引言 一、胡祗通等之“零金片语” 二、芝庵《唱论》 三、周德清《中原音韵》 四、钟嗣成《录鬼簿》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五、夏庭芝《青楼集》 六、明人《太和正音谱》之作者问题及其曲论 结语 第六章 蒙元北曲杂剧之艺术成分与搬演过程 引言 一、北曲杂剧外在结构“体制规律”之渊源与形成 二、北曲杂剧的剧场与剧团 三、北曲杂剧之穿关与妆扮 四、元代北曲杂剧之乐曲、乐器与科白 五、元代北曲杂剧内在结构“排场”之概念与举例 六、元代北曲杂剧搬演前后及其过程 结语 第七章 所谓“元曲四大家” 引言 一、元明清相关资料十三条 二、对历来诸家争论的观察 三、王国维对“四家”关白马郑之评骘 四、对王国维看法的斟酌和补充 结语 第八章 关汉卿研究及其展望 引言 一、关汉卿在元明清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二、关汉卿研究的热潮 三、关汉卿研究的取向 四、关汉卿研究的检讨和展望 结语 第九章 关汉卿杂剧述评 引言 一、关汉卿生平及其杂剧概论 二、《救风尘》述评 三、《窦娥冤》述评 四、《单刀会》述评 五、现存其他诸剧简述 结语 第十章 马致远杂剧述评 引言 一、马致远的生平 二、《元曲选》压卷之作:历史剧《汉宫秋》 三、元代士子的心声:文士剧《荐福碑》 四、解脱尘寰、逍遥物外的冥想:度脱剧《岳阳楼》等三种 五、元代士子的团圆梦:妓女剧《青衫泪》 结语 第十一章 白朴、郑光祖杂剧述评 一、白朴生平 二、白朴《梧桐雨》述评 三、白朴《墙头马上》述评 四、郑光祖生平与所撰剧目 五、郑光祖《周公摄政》与《王粲登楼》述评 六、郑光祖《倩女离魂》与《刍梅香》述评 第十二章 乔吉及其他作家述评 一、乔吉 二、高文秀 三、李文蔚 四、康进之 第十三章 今本〈西厢记》综论 引言 一、今本《西厢记》作者之问题 二、今本《西厢记》的蓝本 三、今本《西厢记》在艺术上之成就 四、今本《西厢记》在文学上之成就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