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戏曲演进史 1 导论与渊源小戏 /台湾地区国学丛书 精装
曾永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09月
コード:498297   458p  25cm ISBN/ISSN 9787522517759
 
価格 7,128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戏曲演进史》(全五册)是曾永义教授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经本社审核,书稿不属于反映台湾地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重要社会事务类选题,不涉及政治导向问题。本书作者曾永义教授拥护两岸统一,无“台独”言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常年奔走两岸之间从事戏剧学术与交流,被誉为”两岸戏曲交流的盟主”。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一册“导论与渊源小戏”。书前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杜桂平所作序言《曾永义先生戏曲研究的当代学术史意义》,全书分为甲乙两编。甲编“导论编”的各章节具体内容依次为:第一章 历来戏曲之“遭遇”;第二章 戏曲创作之动机与目的;第三章 戏曲关键词之命义定位考述;第四章 戏曲与说唱之关系:从北杂剧来观察;第五章 从傩戏、寺庙剧场、杂剧论戏曲与宗教之关系;第六章“戏曲研究’之回顾、检讨与“戏曲演进史”之建构。乙编“渊源小戏编”的各章节具体内容依次为:序说 学者对戏曲渊源、形成之论争和渊源说之派别及著者之看法,第一章 先秦至唐代戏剧与戏曲小戏之渊源及其剧目考述;第二章 唐代宫廷小戏“参军戏”及其嫡裔“宋金杂剧院本”之转型与变化;第三章 唐代民间小戏《踏谣娘》及其嫡裔宋金“爨体”“杂扮”和明代“过锦”与近代地方小戏;第四章 近现代地方小戏之题材、文学、音乐与艺术特色。

目录
曾永义先生戏曲研究的当代学术史意义——《戏曲演进史》代序 杜桂萍
《戏曲演进史》自序
甲 导论编
序说
第一章 历来戏曲之“遭遇”
引言
一、戏曲历代被鄙薄
二、有识之士肯定戏曲之见解
三、戏曲为韵文学之极致
四、戏曲为表演艺术之峰峦,发为显学
结语
第二章 戏曲创作之动机与目的
引言
一、讽谏说
二、教化说
三、抒愤说
四、游艺说
五、主情说
结语
第三章 戏曲关键词之命义定位考述
引言
一、“戏剧”“戏曲”命义定位
二、戏曲中“小戏”“大戏”命义定位
三、“腔调”“声腔”“唱腔”命义定位
四、“戏曲剧种”命义定位
结语
第四章 戏曲与说唱之关系:从北杂剧来观察
引言
一、历代说唱名目
二、戏曲与说唱歌乐之三体系
三、从北杂剧观察戏曲与说唱之密切关系
结语
第五章 从傩戏、寺庙剧场、杂剧论戏曲与宗教之关系
引言
一、先秦傩仪与戏剧、戏曲的源生
二、由现今傩戏观其“仪”与“戏”交替杂糅之关系
三、宗教仪式与戏剧演出之交互运用关系
四、由寺庙剧场观察宗教与戏剧之关系
五、杂剧中宗教剧所蕴含的意识形态
结语
第六章 “戏曲研究”之回顾、检讨与“戏曲演进史”之建构
引言
一、戏曲史研究之回顾与检讨
二、戏曲理论史研究之概况与得失
三、“戏曲演进史”之建构
结语
结尾
乙 渊源小戏编
序说
引言
一、学者对戏曲渊源、形成之论争
二、戏曲渊源说之派别
三、著者对戏曲源生之看法
结语
第一章 先秦至唐代戏剧与戏曲小戏之渊源及其剧目考述
引言
一、先秦之戏剧和戏曲小戏剧目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之戏剧和戏曲小戏剧目
三、唐代之戏剧和戏曲小戏剧目
结语
第二章 唐代宫廷小戏“参军戏”及其嫡裔“宋金杂剧院本”之转型与变化
引言
一、“参军戏”之源起及其剧目考述
二、宋金杂剧院本及其剧目考述——“参军戏”之嫡裔
三、南戏北剧中之院本成分考述——“参军戏”之变化
四、清代之“曲艺相声”——“参军戏”之转型
结语
第三章 唐代民间小戏《踏谣娘》及其嫡裔宋金“爨体”“杂扮”和明代“过锦”与近代地方小戏
引言
一、《踏谣娘》考述
二、《踏谣娘》所引发之问题
三、宋金之“爨体”“杂扮”和明代“过锦戏”考述——《踏谣娘》之嫡派、近现代地方小戏之先驱
四、清代《缀白裘》所收之地方小戏
五、近现代地方小戏形成之径路
结语
第四章 近现代地方小戏之题材、文学、音乐与艺术特色
引言
一、地方小戏之剧目题材类型
二、地方小戏之文学特色
三、地方小戏之音乐
四、地方小戏之艺术质性
结语
结尾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