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研究(1949-1977)
包树芳
|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12月 |
コード:497943 298p ISBN/ISSN 9787208185081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稿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作者包树芳就职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卫星城是传统城市化转型的起步,它促使城市结构从集中单一向群体组合发展,城市与郊区从分离到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1949-1977年是我国卫星城规划建设的探索阶段,这段历史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就城市而言,上海既是先行者,又是典型代表。本书首次系统深入探讨1949-1977年上海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全貌,细致考察了上海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源起、发展历程,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模式、特点,以及卫星城与农村公社之间的互动交织,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一时期上海卫星城规划建设的成效、问题及意义。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学术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相关说明 第一章 1949年以前卫星城理论的引入与上海的初步运用 第一节 欧美卫星城理论:渊源与演进 第二节 卫星城理论的引入和传播 第三节 “大上海都市计划”中的卫星城设想 第二章 1949—1977年上海卫星城规划的兴起与演变 第一节 1949—1955年:卫星城设想的尘封 第二节 1956—1957年:卫星城方案的提出 第三节 1958—1960年:卫星城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1961—1977年:城市规划发展的波动与卫星城理念、模式的延续 第三章 卫星城工业建设 第一节 工业布局 第二节 建设进程 第三节 建设成就 第四章 卫星城城市建设 第一节 形成基本轮廓 第二节 城市建设的滞后 第三节 解读闵行一条街 第五章 城乡之间的交织与困境 第一节 厂社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节 征地拆迁中的厂社关系 第三节 “三废”污染及处理中的厂社关系 第四节 特殊的“飞地” 第六章 评析 第一节 卫星城建设成效分析 第二节 问题及检视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下的审视 第四节 上海卫星城规划建设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