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上、中、下
〔清〕劉文淇 著 郭院林 焦霓 整理
|
|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12月 |
コード:497720 1459p 24cm ISBN/ISSN 9787501375790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刘文淇生平湛深经术,对《春秋左氏传》用力尤勤,曾认为《左传》之义,被杜预剥落已久,杜注中稍可观览的观点,多系袭取旧注,于是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逵、服虔、郑玄三人之注,进行疏通证明,对杜预排击不当的进行纠正,对杜预剿袭前人的说法加以标明,对杜预沿用韦昭《国语注》的地方,也一加以指出。刘文淇开始编纂《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工作,历经刘毓崧、刘寿曾、刘师培等四代人,疏证止于襄公五年,后人虽有整理计划,最终为未完稿。晚清刘叔俛、孙诒让对此称颂不已;清末梁启超、章太炎也多以未曾寓目刘氏书稿为憾。刘师培逝世后长编遗失,原稿七册与清抄稿送交上海文献图书馆。正文后附录二文:一为《仪征刘氏佚文辑存考述》,辑录刘文淇及刘寿曾兄弟佚文十五篇;二为《〈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引书举要》,略举卷数、撰者及通行版本。
该书对既有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各种版本进行了甄别。刘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仅止于襄公五年,为未完稿。现存稿本有原稿、副稿(包括清抄稿与提纲稿),加上科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共有三种本子。原稿《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共七册,藏上海图书馆,索书号T46165-71(有光盘),上有印章:“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合众图书馆藏书印”。每册封面题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原稿)”,其中第一、二、三、四、七册扉页有题字。副稿《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又称清抄本,共七册,藏上海图书馆,索书号T46158-64(有光盘)。版式:13×21cm,每页12行,每行22字,无框格,共826页。存:隐公元年至宣公十八年,此稿分两部分,隐公元年至四年蓝格,其他无框格藏印。内容截至宣公十八年。有部分提纲稿(僖公元年至二十三年)。《续修四库全书》据此本影印,入经部126—127册(下称影印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科学院整理本。1959年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一、第二所依据副稿,副稿缺少部分——僖公(十六年传至二十二年)、成公(元年至十八年)、襄公(元年至五年终),则据原稿补抄,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整理后出版(下称“科学本”)。日本东京株式会社1979年据科学本影印,仅删去前面所附图版。该书以清抄本为整理底本,以原稿参校,酌情参考科学本和其他典籍。底本与其他版本在文字方面有不同的,以脚注形式说明。刘氏疏证所用工作底本可能为某种宋本,与当今大陆最为流行的《左传》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下称“杨本”)多有不同。整理时保持刘氏原本原貌而不做修改。为明确二者区别,免除读者翻检、对比之劳,整理中如遇有不同,亦在脚注中说明。
该书以清抄本、科学本与稿本相校,有眉批未被收入者,为存旧观,此次整理,将未录眉批内容于脚注中说明。“科学本”做的工作注明“科学本注”,不掠人之美。此次整理新出注近300条,以“林按”形式注明,主要有:指出学术史问题,分析文字异文,指出原稿有而“科学本”整理时没有说明的情况,指出原稿为眉批,“科学本”整理录入为正文的情况,反映刘氏前后不一致的思考等情况。
整理者统一格式与改正讹误。刘氏在疏证时,所收录的资料往往采取节录的方法,尤其是征引孔颖达《左传疏》的内容,是根据需要而引用;有些篇名也没有写全。同时,清抄本有些字句脱略错误,字体繁、简不一,疑是抄写不严谨致误。整理时进行改正,而不一一作注。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整理本按规范繁体字横排录入,对底本的异体字进行规范转换。惟古人著作行文有注重文字、修辞者,故其刻意之通假字,亦视具体情况予以保留,不强求一律。
原稿全书各篇文章,均无分段。今依文意分段,以便阅读、利用。各篇均施以新式标点。《疏证》罗列材料丰富,存在引而不断、随时割裂的问题。为了尊重原貌,整理时不以引用材料纠正原稿;引用割裂或撮述大意时,也视作原文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