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中国古代战争法研究
熊梅 姬娜 冯争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10月
コード:495862   232p  24cm ISBN/ISSN 9787208185821
 
価格 5,577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提出了中国古代战争法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西比较研究的角度,运用法学理论的分析工具,探讨中国古代战争规则的发展的内在机理,以丰富战争法理论的思想资源。核心观点主要包括:第一,中国古代战争法是中国古人天下观的产物,天下观是中国古代战争法产生的理论前提。第二,兵与刑的关系是阐释中国古代战争法起源的重要坐标。第三,仁与利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法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第四,军礼是中国古代战争法规则体系的载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天下观:中国古代战争法的理论前提
  一、“天下”的内涵
  二、天下观与战争的定义
  三、天下观与敌友关系的判断
    (一)识别敌人
    (二)仁者无敌
  四、天下观与战争行为的规制
  五、天下观与战后治理的理想范式
    (一)通过“服人”实现“天下”和谐
    (二)通过“兼并”重构“天下”等级
第二章 兵与刑:中国古代战争法溯源
  一、兵刑合一:战争的法律性缘起
  二、兵刑分离:兵与刑的内外异用
  三、中国古代战争法的形成
    (一)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二)共享的文化理念
    (三)宗法观念与战争礼的形成
第三章 仁与利:中国古代战争法的价值体系
  一、春秋早期以“仁”为价值取向的战争法思想
    (一)《司马法》的“仁”本主义与战争目的边界
    (二)孔子的“爱有等差”与战争的合法性
    (三)孔子“正名”思想与战争权问题
    (四)孟子的“仁者无敌”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春秋末期至战国以“利”为价值取向的战争法思想
    (一)墨子的“兼爱”与以“利”为导向的战争遏制思想
    (二)舍“仁”取“利”——孙子战争法思想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第四章 人之中又有礼:中国古代战争法的规则体系
  一、“礼”——规制战争的法律依据
    (一)“礼”的法律意义考察
    (二)战争与“礼”的连接
  二、中国古代的开战规则
    (一)战争主体合于“礼”
    (二)战争目的合于“礼”
  三、中国古代的交战规则
    (一)通牒请战
    (二)闻丧止伐
    (三)穷寇勿追
    (四)礼遇国君
    (五)礼待来使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军事占领规则
  一、中国古代军事占领规则的内容
    (一)关于战败国的政权
    (二)关于战败国之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二、中国古代军事占领规则的价值基础
    (一)如何认识占领者的统治权
    (二)如何认识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关系
  三、中国古代军事占领规则的利益动因
    (一)如何降低治理成本
    (二)如何提高战争效益
第六章 中国古代战俘的权利保护
  一、“俘”的考辨
  二、战俘权利的表现及其局限
    (一)战俘权利的表现
    (二)战俘权利的局限性
  三、战俘权利的来源
    (一)民本思想的兴起——战俘权利来源的观念因素
    (二)宗法制度的维护——战俘权利来源的制度因素
    (三)取胜的军事需求——战俘权利来源的实力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