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紫庭文思:词垣、词臣与宋代士大夫文化史
许浩然
|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10月 |
コード:495793 327p 22cm ISBN/ISSN 9787309167788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书将宋代文化史上北宋诗文革新与南宋理学思潮两大潮流投射于中央朝廷词垣场域与词臣群体的层面予以观照,以此考察相关的观念分合、人事纠葛与风尚变迁,展现北宋引领诗文的个体人物梅尧臣、欧阳修、苏轼与作为官僚机构的词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南宋推崇义理的理学群体如胡安国、胡寅、胡宪、朱熹之辈与矜尚辞章的词臣群体如汪藻、孙觌、周必大、洪迈之辈之间的分野态势,进而论及理学官方化背景下真德秀一派人物在主张理学与倡导辞章之间文化立场的矛盾性。该书内容贯穿两宋,考察人物众多,阶段性成果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北京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史林》等刊物上发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空间”与“关系”:宋代词垣、词臣综论 第一节 制度矩范与个体情怀——宋代词垣的文学空间 一 应制之务与超卓之士:以苏轼、杨亿遭遇改易制词之事为例 二 值宿吟咏与宋调流派:以杨亿、欧阳修、刘克庄的值宿诗什为例 三 制度象征与修辞功用:宋代词垣的吏员角色 四 仕进态度与退闲心境:宋代词垣的“白居易崇拜” 五 小结 第二节 追随之中的挑战——宋代士人阶层与词臣群体的关系 一 “骄矜”与“佻薄”:知贡词臣与应试士子之间的张力 二 应试士子就科考试题对词臣的指摘 三 落第士子对知贡词臣的抗议 四 士人在辞章 之学上对词臣的诟病 五 科举之外:不尚功名的士人群体对词臣的态度 第二章 文学人物与仕宦环境:诗文革新与北宋词垣 第一节 诗与仕——阶层分野之下的“西昆”体与“平淡”诗风 一 诗风与仕宦:“西昆”诗人与梅尧臣的人生图景 二 地方社会中的“西昆”体与“平淡”诗风:晏殊与梅尧臣的唱和 三 知贡“锁院”中的“西昆”体与“平淡”诗风:王珪与梅尧臣的唱和 四 余论 第二节 古文主张之下的思想与权力——从周边士大夫的学宦经历看欧阳修的嘉祐主贡 一 嘉祐主贡之中的超卓思想:以王珪学宦为参照 二 嘉祐主贡之中的翰苑权力:以刘敞学宦为参照 三 嘉祐主贡之中翰苑权力的适度性:以王安石学宦为参照 四 余论 附论 郑獬的“太学体”背景及其对欧阳修的态度 第三节 官僚体系之中的文章宗主——苏轼词垣生涯探析 一 文宗身份与仕途限制:元祐背景下苏轼的词臣之任 二 戏谑群侪:文章宗主的矜才压众 三 被侵蚀的文章统序:官僚体系的笼罩 四 余论 第四节 从应制之作到“不朽”之文——政治语境与文化语境中的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一 元祐之政与应制之作:《上清储祥宫碑》的撰作 二 皇帝阙位与新党之劾:《上清储祥宫碑》政治上的“易朽”因素 三 北宋士林的文事与舆论:《上清储祥宫碑》与苏轼的文宗位望 四 作为文宗位望的“不朽”:《上清储祥宫碑》在后代的回响 五 小结 第三章 从文宗到官僚:后欧、苏时代词臣风尚的演变 一 权臣势力笼罩下的词臣行止:以蔡京、翟汝文、叶梦得、汪藻、孙觌为中心 二 新学科举笼罩下的词臣行止:以慕容彦逢为中心 三 徽宗宫廷笼罩下的词臣行止:以王安中为中心 四 小结 附论 宋代词科与南宋词臣的身份特征 第四章 义理之学与辞章之学:理学思潮与南宋词臣 第一节 “道统”之外——南宋词臣“文统”观探析 一 从苏门背景看王安中与词臣文化 二 王安中模式的延续:汪藻、孙觌与词臣文化 三 “文统”观的建立:三洪、周必大与词臣文化 附论 汤思退的“文宗”气派 第二节 胡寅与南宋初期的词臣 一 靖康之变与词臣行止 二 胡安国、胡寅父子对词臣的非议及词臣的辩驳 三 胡寅在词垣中的言行及与词臣的矛盾 附论 朱震在词垣中的制文撰述与行止作风 第三节 理学门第与词臣世家——胡、洪二族之比较 一 胡、洪二族的学术文化之异 二 胡、洪二族的门风家法之异 三 胡、洪二族的仕宦际遇之异 四 重构胡宪、洪迈馆阁共事的历史情境 附论 朱熹、洪迈的学术关系 第四节 真德秀的词臣背景与理学取向 一 从韩侂胄党的人事背景看真德秀的词科之试 二 真德秀、杨简在馆阁中的关系 三 从官卸任与地方论学:真德秀的理学修习及其与黄榦之学的隔阂 四 从理学、词臣两种文化的张力看真德秀的翰林学士之任 五 余论 附论 吴泳书信中词臣辞章 与理学义理的张力 结语 征引文献 本书内容原刊情况一览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