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鏡映哲學 - 《華嚴經》覺悟經驗的詮釋與開展
/典範集成·宗教
精装
郭朝順
|
|
出版社: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3年10月 |
コード:495036 584p 22cm ISBN/ISSN 9789571733524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華嚴宗相信《華嚴經》為「如來始成正覺」時覺悟經驗之直接展現,從而建立了以覺悟思想為中心的圓融哲學。此一哲學理論既納入《華嚴經》的佛教文化理想,同時也處理了「世間法與出間世間法如何可以平等不二」的佛教哲學基源問題。本書以「鏡映」為詮釋策略,揭示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等五位祖師之傳承系譜的建立過程,經典詮釋的思想繼承及轉變,構成了一套華嚴宗對《華嚴經》的經典詮釋史,呈現對《華嚴經》與華嚴宗新理解。(典範集成.宗教8)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華嚴經》與華嚴宗之間 一、《華嚴經》的構成與書寫 二、《華嚴經》的注疏與華嚴宗的形成 三、華嚴宗對《華嚴經》的基本論斷 四、《華嚴經》的基源問題及本書的寫作線索 第二章 《華嚴經》的原型及集成──菩薩行因與如來果境的鏡映 一、由經典議題看華嚴經類的結集 二、《華嚴經》的敘事情節分析 第三章 《華嚴經》覺悟經驗的書寫──空有無礙鏡映圓融 一、佛教神話的特色及《華嚴經》神話性格的解釋 二、覺悟經驗的因、果向度 三、《華嚴經》關於「空性」的敘事 四、從語言的界限論《華嚴經》敘事的經驗性格 第四章 文殊與普賢的鏡映──從初祖杜順的形象建構論華嚴宗的兩個階段 一、文殊與普賢在《華嚴經》的地位 二、杜順形象的轉換及華嚴宗宗派意識的興起 三、杜順作《法界觀門》說對華嚴宗的意義 四、華嚴宗的兩個詮釋階段:由智儼至宗密之間 五、文殊(智解)與普賢(願行)之交映 第五章 智儼、法藏、澄觀《華嚴經》注疏的疊映 一、從智儼、法藏到澄觀《華嚴經》釋經架構的演變 二、法藏《探玄記》對智儼《搜玄記》的繼承與改變 三、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對法藏《探玄記》的繼承與改變 第六章 華嚴「心性」思想的曲映──以天台及華嚴的交涉為線索 一、《華嚴經》的影響 二、佛性思想的影響 三、由空有中道融通到性相圓融的典範轉變 四、兩種唯心思想的解釋:存有學進路、禪觀實踐哲學進路 第七章 華嚴「法界」思想的正映與變映──從實踐論到存有論 一、「法界」一詞的涵義與演變 二、《華嚴經》「法界」思想的發展 三、華嚴宗的法界緣起 第八章 從頓教到禪宗──宗密禪教思想的變映 一、頓教與禪宗 二、宗密典範經典的轉移 三、宗密真心本體論對荷澤禪的詮釋與轉化 第九章 《華嚴經》菩薩行及其詮釋──行布與圓融的交映 一、《華嚴經》菩薩行的階位問題 二、《華嚴經》四十菩薩行 三、法藏的行布與圓融說 四、澄觀與宗密的菩薩行位說 第十章 結論──從《華嚴經》的宗教理想到華嚴宗的哲學詮釋 一、《華嚴經》「覺悟」思想的特色與義涵 二、華嚴宗的經典詮釋 三、宗密以禪攝教的實踐轉向:由漸修圓悟到頓悟漸修 四、回歸鏡映緣起論的華嚴學視野
主要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