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本齋文所見敦煌民眾的精神世界與日常生活
周尚兵
|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2024年03月 |
コード:492576 685p 26cm ISBN/ISSN 9787573210258 |
|
|
|
在庫有
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在庫には、限りがございます。大量注文の場合、ご対応できない場合がございますので、あらかじめご承知おきください。
|
|
|
|
|
「斎文」は、斎会(飲食を伴う法会)において斎主より仏法僧に奉られた文書。仏教が盛んであった古代の敦煌では、社会生活のさまざまな場面において仏教文化が浸透しており、敦煌文書に残る斎文からもその一端を伺い知ることができる。
本書は、敦煌斎文を読み解き、古代敦煌における斎会の具体的な実施内容と、そこでの行為に込められた民衆の建福・建功の願いについて分析する。後半は資料篇。国内外の敦煌文書より斎文90余件を収録する。
横組繁体字。
目录 研究篇 導論 一、關於齋文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二、本課題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齋會中的物品流動 第一節 飾華第:齋會道場布置中的物質流動 一、飾華第,嚴綺庭:道場物質的配借與租賃 二、列釋座,建尊容:安佛設座 第二節 齋僧、齋供中的“廚營百味” 一、伯三二三一號《平康鄉官齋籍》所反映的齋僧標準餐 二、“飯資百味”的味道調和 第三節 沐浴身心,焚香設供:齋會中的香湯和焚香 一、中古敦煌百姓所用的焚香品類 二、香湯與中古敦煌百姓的蘭湯浴 第四節 齋會中的石香與藥食 一、野外採集品:敦煌百姓的藥食原料 二、石香與佛事藥食的功用 三、香花與香花供 四、敦煌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香事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建福:衆生皆苦,惟福是憑 第一節 “苦空”非“苦空” 第二節 神生浄土,清昇彼岸 一、神生浄土:彌陀信仰與佛教“好死”的彼岸 二、敬重福田,式崇白業:敦煌信衆“清昇彼岸”的途徑 三、年年啓願,月月傾心:信衆積纍福善的日常生活 第三節 生有何歡:信衆日常生活中的建福齋會 一、舞席歌筵———慶揚齋會所見百姓生活 二、家傳正信———信衆居家生活中的齋會 三、居家者孝悌延遠———齋文所見百姓的家庭生活 四、嵴原同慶、轉禍祈福———全民齋會中的百姓積福 第四節 建福一日:敦煌民衆建福的社邑樣本 一、共作福因:社邑建福活動的制度規定 二、社邑建福活動的具體運作 三、合意同歡,共崇至福:社邑建福活動的本質 第五節 載生品物:祈賽齋會與農牧業生産的節奏 一、中國傳統的農事之神及其祭祀頻率 二、佛教祈農齋會的具體形式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建功:棟梁家國,龜鏡人倫 第一節 應賢與間生:敦煌百姓理想的“明王之化” 一、敦煌齋文中的五百、半千、應賢、間生、間出、千生 二、“應賢”讚頌的對象及其現實觀照 三、明王之治:“應賢”的政治圖景與冥府的“閻王判罰” 第二節 懷百藝以資身 一、弱冠前的“經明行修” 二、成年後的“多藝多能” 第三節 婦德女儀,揚暉素篆 一、齋文所見的“婦德” 二、齋文所見“母儀”“女儀”與婦女的家庭責任 第四節 立功立事:門榮五品,家膺五福 一、家國棟梁之“門榮五品” 二、家國榮光之“家膺五福” 三、百福盈家,福將劫遠 第五節 高門君子,郡邑推賢 一、高門君子在敦煌的文化内涵 二、敦煌百姓的“每習儒風,皆存禮教” 本章小結 結語 齋文的背後:捨得之間 參考及徵引書目 資料篇 凡例 北大敦一九二號《諸文要集》一卷 北敦〇〇〇一七號背《某僧佛事手帖》 北敦〇〇〇六二號背《齋儀抄》 北敦〇四四五六號背《齋儀要集》 北敦〇四六八七號《齋儀要集》 北敦一三六六二號背《齋儀選抄》 伯二〇四四號背《諸文集抄》 伯二〇五八號《齋文節選》 伯二〇五八號背《諸文雜抄》 伯二二五五號背《諸文雜抄》 伯二三一三號背《夫歎齋分爲段》 伯二三八五號背《齋儀節抄》 伯二五四七號《齋琬文一卷並序》 伯二五八七號《齋儀節抄》 伯二六三一號《諸雜齋文》 伯二六四二號+伯二六四二號背《齋儀選抄》 伯二六六八號背《嘆德二則》 伯二八二〇號《雜齋文一卷》 伯二八五〇號《齋意四則》 伯二八五四號《諸雜迴向文》 伯二八六七號《齋琬文·序臨官第三》 伯二九四〇號《齋琬文一卷并序》 伯二九九一號《齋儀抄》 伯二九九一號背《齋琬文·悼亡靈第七》 伯三一〇六號背《祈雨文》 伯三一一四號背《齋儀抄》 伯三一二九號光道大師《諸雜齋文》卷下 伯三一四九號《齋儀抄》 伯三二三二號《患文》 伯三二六〇號《論義文》 伯三二六三號背《新春靈巖建福文》 伯三二七六號背《雜文集抄》 伯三二八二號背《雜齋文》 伯三三〇七號《夫嘆齋分爲段》 伯三三四六號《諸雜文集》 伯三三六二號背《諸文要集》 伯三四〇五號《諸雜齋文》 伯三四九四號《齋儀》 伯三五三五號+伯三五三五號背《雜齋文集》 伯三五四一號《齋琬文選集》 伯三五七五號《齋儀集抄》 伯三六〇一號《齋儀·悼亡靈》 伯三七六五號《齋儀抄》 伯三七七〇號《雜齋文抄》 伯三七七〇號背《雜齋文一卷》 伯三七二二號背《齋儀集抄》 伯三七七二號+伯三七七二號背《齋琬文》 伯三八〇〇號《齋文一卷》 伯三八〇六號背《諸文選集》 伯三八一九號+伯三八二五號《齋儀》 俄敦〇〇一四一號《齋文抄》 俄敦〇一二〇〇號《諸文要集》 俄敦〇一二二八號《二月八日文》 俄敦〇二八三二號+俄敦〇二八四〇號+俄敦〇三〇六六號+俄敦一二五九五 號+俄敦一二六〇五號+俄敦一一七九一號+俄敦一一七六三號+俄敦一二 七六八號+俄敦一一七九〇號+俄敦一一八三一號《諸文要集》 俄敦一一二二二號《亡考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