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吉安方言语法研究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裴足华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06月 |
コード:491987 305p 24cm ISBN/ISSN 9787522720524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吉安方言语法研究》主要是对吉安方言较具特色的九种语法现象(语缀、指代、性状、体貌、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进行专题研究。本书创新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学界对吉安方言语法的研究还比较少,系统地对吉安方言有地域特色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则更少。本书选取了具有吉安特色的四种词法现象和五种句法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在选题上既兼顾了研究得比较多的语缀、指代、体貌、疑问句等,又选取了部分学界暂时研究比较薄弱的性状、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等。在对语料的分析上,既兼顾了本体的研究,同时又和普通话以及相关方言进行了比较。二是研究观点的创新。以体貌章节为例,本书在对现代汉语的体貌系统研究和方言的体貌系统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汉语体貌系统的五个分类视角。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关于吉安方言语法 1.1.2 关于本书九个专题 1.2 吉安及吉安方言 1.2.1 吉安概况 1.2.2 吉安方言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1.3.2 关于客赣方言语法研究 1.3.3 关于吉安方言语法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理论方法 1.5 本书框架 1.6 语料来源与体例说明 1.6.1 语料来源 1.6.2 体例说明 第2章 语缀 2.1 前缀 2.1.1 典型前缀 2.1.2 类前缀 2.2 中缀 2.3 后缀 2.3.1 典型后缀 2.3.2 类后缀 2.4 小结 第3章 指代 3.1 人称代词 3.1.1 人称代词的形式 3.1.2 人称代词的功能 3.1.3 人称代词的变通用法 3.2 指示代词 3.2.1 指示代词的形式 3.2.2 指示代词的功能 3.2.3 指示代词的变通用法 3.3 疑问代词 3.3.1 疑问代词的形式 3.3.2 疑问代词的功能 3.3.3 疑问代词的变通用法 3.4 小结 第4章 性状 4.1 性质形容词 4.1.1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 4.1.2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 4.2 状态形容词 4.2.1 加缀式 4.2.2 重叠式 4.2.3 错综式 4.2.4 四字式 4.3 小结 第5章 体貌 5.1 体貌概说 5.1.1 关于体貌的名称 5.1.2 关于体貌的定义 5.1.3 关于体貌的研究 5.2 体貌系统 5.2.1 完成体 5.2.2 进行体 5.2.3 持续体 5.2.4 经历体 5.2.5 将行体 5.2.6 起始体 5.2.7 继续体 5.2.8 已然体 5.2.9 反复貌 5.2.10 短时貌 5.2.11 尝试貌 5.2.12 重行貌 5.3 小结 第6章 双宾句 6.1 双宾旬的结构 6.1.1 典型双宾式 6.1.2 介宾补语式 6.2 双宾句的动词 6.2.1 典型双宾式的动词 6.2.2 介宾补语式的动词 6.2.3 能进入两式的动词 6.3 双宾句的宾语 6.3.1 双宾语的语义关系 6.3.2 双宾语的基本特征 6.3.3 双宾语的位移及隐现 6.4 双宾句的介引成分 6.5 歧义双宾句和混合双宾句 6.5.1 歧义双宾句 6.5.2 混合双宾句 6.6 小结 第7章 处置旬 7.1 处置句的类型 7.1.1 “把”字处置句 7.1.2 “拿”字处置句 7.1.3 “将”字处置句 7.1.4 “捉倒”处置句 7.1.5 混合处置句 7.2 处置表达的其他形式 7.2.1 受事前置句 7.2.2 一般动宾句 7.3 处置句的否定式 7.3.1 否定词置于处置词前 7.3.2 否定词置于处置词后 7.4 小结 第8章 被动句 8.1 有标记被动句 8.1.1 “把”字被动句 8.1.2 “把得”被动句 8.2 无标记被动句 8.2.1 句法结构 8.2.2 语义特征 8.2.3 语用价值 8.3 小结 第9章 否定旬 9.1 “不”类否定句 9.1.1 “不”字否定句 9.1.2 “不能”否定句 9.2 “有”类否定句 9.2.1 “有”字否定句 9.2.2 “有得”否定句 9.3 否定形式的比较 9.3.1 “不”与“不能、有、有得” 9.3.2 “不能”与“有、有得” 9.4 小结 第10章 疑问句 10.1 结构类疑问句 10.1.1 是非问句 10.1.2 特指问句 10.1.3 选择问句 10.1.4 正反问句 10.2 功能类疑问句 10.2.1 反问句 10.2.2 附加问 10.3 小结 第11章 结语 11.1 本书的基本认识 11.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