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武汉近代城市史论
涂文学
|
|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2022年11月 |
コード:491539 547p 24cm ISBN/ISSN 9787558256318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武汉是中国城市史的缩写版和重要研究样本。汉口开埠和“湖北新政”后,“东方芝加哥”横空出世;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武汉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迎来民主共和第一抹曙光的城市;汉口“市政改革”,推动了武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英雄城市”声誉中外。本书是著名学者涂文学教授研究武汉近代城市史的19篇论文结集而成,按时间顺序分为若干个专题,集中反映了作者在该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精华,颇多创见,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武汉在中国城市史上的位置 一、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形态 二、武汉史是中国城市史的缩写版 三、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样本 从荆州到武昌:近世湖北区域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一、从河、洛到江南: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南移 二、从荆州到武昌:湖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东迁 三、从湖广总领所到湖广会城:区域政治与文化中心的确立 “天下四聚”:武汉前近代的发展高峰 一、因商而兴 二、“天下四聚” 三、“汉口特性” 开放: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引擎 一、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 二、在原生型与次生型之间:武汉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汉口特性” 三、在被动与主动之间:武汉早期对外开放晚发早至的奥秘 “东方芝加哥”:一个国际性城市的崛起 一、五国租界化外之地 二、江汉关:开放与城市现代化的象征 三、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 一、丰厚的现代化遗产 二、人亡政息的历史结局 三、引人深思的“张之洞现象” 张之洞“湖北新政”流变考论 一、张之洞在武汉开办的实业及其在民国的演变 二、张之洞倡导的商业与商务机构及商会的嬗变 三、城市管理的机构创立、更迭与市政交通建设的发展 四、湖北教育改革与湖北武汉在全国教育地位的提升 张之洞与近代汉口茶业出口贸易振兴述论 一、盛极而衰:近代汉口茶叶贸易的演变 二、“亟图变计”:张之洞振兴茶务举措 三、昙花一现:汉口国际茶港地位的丧失 论武昌起义的城市革命特性 引言 一、城市背景 二、城市革命 三、城市诉求 四、城市发展 余论 武昌起义后汉口重建中的国家与社会 一、政府主导:一波三折,乏善可陈 二、民间参与:多重角色,毁誉参半 三、官民互动:权力博弈,价值冲撞 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市政研究论纲 一、“市政改革”: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重大事件 二、汉口在“市政改革”中的特殊地位 三、市政、市政改革与汉口城市现代化关系 四、中国近代市政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市制建立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开启 ——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汉口)建市的历史考察 一、缘起 二、武汉(汉口)建市 三、武汉(汉口)城市政府体制 四、武汉(汉口)市政运行机制 五、意义 集权政治与专家治市:近代中国市政独立的艰难旅程 ——1930年代汉口个案剖析 一、专家治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专家治市的初步进行 三、专家治市的历史困境 按照“现代方式”重组城市空间 ——1930年代汉口城市规划理念评析 一、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潮的勃兴 二、汉口市政府的现代市政建设理念 三、1930年代汉口城市功能分区规划 近代汉口市政改革对租界的效法与超越 一、判若天壤的租界与华界市政 二、汉口重建:并不成功的效仿实践 三、超越租界:以欧美为直接参照系的“市政改革” 武汉抗战史研究的多维视野 一、武汉:抗战中心和战时首都 二、武汉抗战: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 三、事件史·中时段·文明史:武汉抗战史研究的多维视野 沦陷与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断裂 ——基于武汉城市样本的分析 一、武汉抗战:城市畸形繁荣且昙花一现 二、七年沦陷:武汉城市发展的至暗时期 三、复原乏力:战后城市建设的停滞 四、功能退化与动力弱化: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断裂 从“光复”到解放:城市的乱局与新生 一、复员还治 二、城市重建 三、凤凰涅槃 “势”之使然:武汉城市盛衰的历史解读 一、“势”:武汉城市兴衰的历史动因 二、时势: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地势:城市兴衰的客观环境 四、城市功能演化趋势: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结语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