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流亡上海(1933-1950):文学作品与记忆文化研究
庄玮
|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05月 |
コード:490727 167p 24cm ISBN/ISSN 9787308219297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本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终成果,列举了有关犹太人流亡上海的各类文学作品(自传、回忆录、自传体文学、日记、信件、散文、诗歌和小说等),展现了该历史事件的文学记忆史。引言概述了“犹太人流亡上海”文学的记忆文化的“多元媒介性”和“交融文化性”,以及法国历史学家诺拉的“记忆场”概念。第一、二、三部分探讨了“犹太人流亡上海”文学的记忆文化中的三大记忆场:记忆空间、记忆人物和记忆叙事。来自不同国家和群体有关“二战前后犹太人流亡上海(1933-1950)”各类文学的记忆文化有着不同的记忆诉求,但又相互参照、借鉴和交融。目前尚无针对该主题的文学研究著作出版,本著作有望填补该领域空白。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记忆空间 第一章 历史和虚构之间的“河豚鱼计划” 第二章 从自传体记忆到文学再度媒介化 第二部分 记忆人物 第三章 杉原千亩:跨国和多元媒介记忆文化语境中的回忆录《生命签证》 第四章 合屋叶:多元媒介化表征中的“犹太国王” 第五章 人力车夫:多元媒介再现中无所不在的超级符号 第三部分 记忆叙事 第六章 爱情叙事:《最后的避难地:上海》《上海犹太城》和《魔咒钢琴》中的文化邂逅 第七章 女性叙事:自传与小说中的女英雄和受害者 第八章 儿童和青少年叙事:《用筷子吃蛋糕》中的越界者 结语 “犹太人流亡上海”作为世界主义式文学记忆文化 的对象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