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国书法批评史·现代编
陈振濂 主编 祝帅 著
|
|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2022年12月 |
コード:490109 353p 27cm ISBN/ISSN 9787574106291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书法批评不仅有其指判书法艺术得失、揭示书法活动规律、促进书法创作繁荣的功能,且本身就是有着独立的思想文化价值乃至艺术价值的创造,所以对书法学习者而言,书法批评史也是除书法史之外必修的科目。本丛书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研究中国书法批评的历史源流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塑造,把握传统书法批评的整体脉络和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具的审美特质,最终借书法批评建立起书法理论的体系,寻找前后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本书是《现代编》,主要介绍20世纪上半叶晚清民国时期的书法批评历史。
目录 序言 导论 现代书法批评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一、现代书法批评史的研究对象 二、现代书法批评史的研究单元 三、现代书法批评史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类型 四、现代书法批评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 结语 第一章 刘师培与晚清“书法批评”观念之建构 一、书法批评观的古今之变 二、作为“国粹”的书法 三、书法批评:现代性的后果 结语 第二章 梁启超与书法批评空间的形成 一、晚清民国书法批评空间的形成 二、书法批评语言及文体的确立 三、从梁启超到李肖白的书法批评 结语 第三章 张荫麟与书法批评学理的构建 一、横空出世的《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 二、西学视野中书法批评的理论自觉 三、书法批评学的建构及其局限 结语 第四章 现代书法批评史上的章太炎 一、尊古之“学”与尚古之“书” 二、“治小学”与“资欣赏”之分途 三、旧学观与书学批评的现代转型 结语 第五章 批评史视野中的“文字”与“书法” 一、容庚北平时期经历小议 二、在“文字学家”与“书法批评家”之间 三、再说“章黄之学”与“罗王之学” 结语 第六章 20世纪前期狭义书法批评的学术史寻绎 一、书法批评家吴兆璜及其《书镜质疑》 二、蒋梦麟:作为书法批评的“探源” 三、台静农和他的书法史与书法批评 结语 第七章 篆刻批评的空间与类型 一、由实用而艺术:现代篆刻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艺术”的两张面孔:传统书画与现代美术 三、“画家之印”与“书家之印”:两种不同的旨趣 结语 第八章 民国书法社团对书法批评的推动 一、民国书法类社团概况 二、“造型美术”视野中的书法 三、“北大造型美术研究会”始末 四、从社团到系科:“造型艺术”的专业化进程 结语 第九章 作为批评阵地的报刊及其对书家形象的建构 一、民国书法类报刊概述 二、现代大众传媒对书家形象之建构 三、“鬻书助赈”与公益形象的建构 四、出版广告及润格中的“在场” 五、《申报》上的碑帖之争与民国书风变迁的社会学视角 结语 第十章 现代展览与书法批评之勃兴 一、作为书法传播空间的展览 二、展品及其批评 三、展览的后果 结语 第十一章 书法史研究与书法批评之关联 一、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承先启后的过渡之作 二、顾鼎梅《书法源流论》:以金石碑版为中心的书法史观 三、关于李健及其《中国书法史》(手稿)的初步研究 四、“源流论”与“书学史”:两种学术范式的张力 结语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后前30年的书法批评 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书法批评的总体描述 二、在“兰亭论辨”之外:沈尹默与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日报》的书法评论 三、早期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与外交 结语 结语 当代书法批评的批判性建构 一、书法作为艺术:两个特殊之处 二、当代书法生态的转换对批评的挑战 三、书法批评建设的意义 四、书法批评的“纵向”与“横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