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国书法批评史·元明编
陈振濂 主编 方波 著
|
|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2022年12月 |
コード:490108 538p 27cm ISBN/ISSN 9787574106284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书法批评不仅有其指判书法艺术得失、揭示书法活动规律、促进书法创作繁荣的功能,且本身就是有着独立的思想文化价值乃至艺术价值的创造,所以对书法学习者而言,书法批评史也是除书法史之外必修的科目。本丛书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研究中国书法批评的历史源流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塑造,把握传统书法批评的整体脉络和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具的审美特质,最终借书法批评建立起书法理论的体系,寻找前后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本书是《元明编》,主要介绍元代和明代两个朝代的书法批评的发展、变化及观点。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13世纪下半叶南、北方文人书法批评观念的异同 第一节 对两宋书法批评所涉及的部分问题的回溯 第二节 金及元初北方书家的观念 第三节 宋末元初杭州书画圈的雅集、品鉴活动与书法批评观念的重构 第二章 14世纪上半叶的书法批评:“古”的议题与批评视野的扩展 第一节 元人评论中的古、古法、古意 第二节 法古的悖论:元人书法批评的尴尬 第三节 对“古”的总结与审视:批评视野的扩展 第四节 从复古到崇今:元人对赵孟頫的评价与赵孟頫书法地位的确立 第三章 14世纪下半叶到1 5世纪上半叶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书法授受谱系中的批评意识 第二节 朝廷官方批评话语的影响:从元末的弱化到明初的加强 第三节 从元末到明代前期:朝臣书法批评态度的变化 第四节 书法史著述与学者群体的态度 第四章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70年代的书法批评:嬗变的前奏与文人话语的重振 第一节 书法批评传播方式的多元与书法知识的生成 第二节 朝与野、阁臣与文人:对书法的价值、功用以及书家身份的认识 第三节 对规矩的理解以及规矩标准的运用:朝廷趣味与文人趣味的异同与分合 第四节 江南地方官员与文人批评话语的重振 第五章 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初书法批评生态的变化:批评视角、标准与方法的调整 第一节 批评视角的拓展 第二节 批评标准的变化 第三节 批评方法的调整 第六章 17世纪上半叶书法批评的异动之一——以风格、趣味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对淡、秀品评标准的诠释与践行 第二节 对奇及其关联趣味的阐发 第三节 金石学视阈下的书法批评:对历代石刻书法风格的审视 第四节 从对个人风格的描述到对时代书风的概括 第七章 17世纪上半叶书法批评的异动之二——以群体、流派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一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对“法出二王之外”的关注 第二节 时代、地域、群体:流派批评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南北地域书法之争论 第八章 17世纪上半叶书法批评的异动之三——统系与个人、规矩与心性的对立 第一节 书法批评中的统系观念 第二节 从风格回归品格:部分批评者的修正 第三节 往圣与时贤:古与今、离与合 第四节 对当下价值、自我价值的标榜:克己之私与自我心性的对立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