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激情年代:五四再认识
精装
罗志田
|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3年05月 |
コード:489626 441p 22cm ISBN/ISSN 978730327075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不少人以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已无多少剩义可探寻,其实对那场在北京的学生运动与其他地方的呼应,哪怕是活动的具体经过,其参与者、反对者和旁观者的言与行,我们的了解都还不能说充足,更不用说广义的五四了。可以说,五四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五四,没弄清楚的具体内容都还不少。正因此,我们对五四运动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书写了历史、影响了后人,仍缺乏深入的体悟,毕竟那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和激情的时代,发生在当时的任何事情,多少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五四运动本身,也特别需要作为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和激情的丰富的历史活动来理解和认识。本书是作者专注于此项研究多年、纪念五四运动的最新论著。
目录 引论 把“天下”带回历史叙述:换个视角看五四 一、从名相模棱看国家概念的“早熟” 二、后天下时代“国家”概念的困乏和昔人的因应 三、余论:把天下带回历史叙述 第一章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 一、革命的延续:从辛亥到五四 二、冲击反应与自我觉醒 三、文化在开战中兴起 四、学生运动与文化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的遗产 六、余论:广狭五四的互动 第二章 多重的复调:五四的特异性与多歧性 一、五四的延续与转折 二、划时代的分水岭 三、渐入行动时代:五四的延展和终结 四、五四认知的形成和发展 五、五四个性的特异面相 六、五四需要复调的研究 第三章 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 一、引言:《新青年》的沟通作用 二、“我们”与“他们”的困扰 三、新文学作品的实际读者 第四章 希望与失望的转折:五四学生运动前一年 一、公理战胜的乐观 二、新纪元和新潮流 三、对文治的憧憬 四、对共和体制的失望 五、余论:局势和情绪的逆转 第五章 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认识 一、倒放电影的争论起因 二、因相近而区分 三、胡适的思路及他人最初的因应 四、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 五、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六、余论:走向“行动的时代” 第六章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向 一、“五四”前后的《新青年》 二、北大的学科调整与京城的新旧之争 三、徘徊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陈独秀 四、《新青年》的转向 五、《新青年》编辑部改组风波 六、余论:“五四”比我们认知的更丰富 第七章 课业与救国: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 一、蒋梦麟对五四的即时观察 二、老师辈一年后的反思 三、救国和读书怎样两全? 四、社会模范的自制能力 五、余论:学生与五四运动 第八章 无共识的共论:五四后期关于东西与世界的文化辨析 一、文化的东西与世界 二、世界不是东西二元:常乃惠的挑战 三、余论:线性进化的世界文化 第九章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学生运动后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一、论战双方的动机 二、进化论与作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学” 三、余论:认识科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