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大同立教:康有为政教思想研究
张翔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03月
コード:488635   331p  24cm ISBN/ISSN 9787520185844
 
価格 8,448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稿在康有为政教思想研究方面多有突破,第一次对康有为的“大同立教”思想做了系统梳理,提供了康有为的思想发展及全貌的新图景,在康有为研究及清代今文经学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推进。本书以1899年梁启超、欧榘甲等倾向共和革命的弟子们挑战康有为的所谓“十三太保”事件及康门师生的辩论为界,认为康有为思想经历了重要调整,并以此为节点对康有为的思想发展做了新的系统分析和论证。康有为前后两次集中释经的区别主要在于,从强调“大同一统”,变为同时强调“三世”渐进与“大同一统”。本书梳理康有为“以大同立教”思想的形成进程,提出“大同立教”的概念。本研究认为,康有为经历了从“全球公理之学”到“以大同立教”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他对中国“二千年来之学”的反思。“大同立教”概念的提出,首次明确将康有为立孔教与其大同论述联系在一起,认为“大同立教”包括以大同立教与托孔立教两个维度,包括孔子之道、孔教与大同论述三大要素。康有为之所以要以大同立教,是要在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显示孔子之道和儒学在民主共和思潮激荡的全球化时代仍然堪为世范。本研究解释了为何后世研究者多以康有为立孔教为保守复辟,也解释了为何康有为反对袁世凯复辟,陈独秀等《新青年》主将却认为康有为在为帝制复辟张本。袁世凯阵营反对立国教,但其尊孔论述对康有为大同立教论述的其他要点都有援引或呼应,包括以孔子太平大同之义作为共和时代尊孔的理由、俗本政末论和教俗不可变论。本研究对康有为何以生前不印行《大同书》全书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大同书》以康子自道的方式论大同,容易让人理解为康有为试图另创新教,自己做教主,这样会一定程度抵消康有为尊奉孔教、推动立孔教为国教的努力,这是康有为在生前不愿刊布《大同书》全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了利玛窦以“西儒”身份在华传教、重释先秦儒学经典与康有为以大同立教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联系,并由此延展,勾勒出从利玛窦到清代今文经学兴起再到康有为的发展线索。这一研究大幅深化了对康有为“大同立教”及其近代脉络的理解,是清代今文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思想文化“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的“大同立教”
一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大同立教”的问题脉络
二 传统夷夏之辨的转型:东西方文化论战与大同论述的兴起
三 清末民初政/教专业阶层的分流趋势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第二章 从立公理之学到以大同立教:康有为奉孔子为“大地教主”的过程与方法
一 秩序巨变、泰西之法与公理之学
二 反思的进展:从中国敷教于民到全球大同之义
三 奉孔子为“大地教主”的理由与动力
四 康有为的方法:以建立全球公理之学为基础展开反思和建构
第三章 “大同立教”的近代脉络与清代今文经学
一 “秦火断裂论”的展开:欧洲传教士的适应策略与儒学史叙述的分断
二 争夺先圣之意的解释权:清代士大夫问题意识的“反客为主”
三 “太平”解释权的争夺:以太平释天国与常州今文学派的太平论
四 反思“二千年来之学”与“大同立教”:今文经学的“秦火断裂论”
第四章 康有为经学思想的调整和发展
一 革命辩论与康有为的第二次释经高峰
二 以“大地教主”为“圣之时者”
三 “三世说”阐释的结构性变化
四 比较《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五 为什么释“四书”,而不是释“六经”?
第五章 大同“公理”论与知识范式的转变
一 引言:托孔立教与康子自道
二 “不忍人之心”与“去苦求乐”:《大同书》的问题意识
三 从血缘关系到“天民”:大同的“公理”问题
四 破除九界:新的知识范式的萌生
五 社会科学的问题架构与中西比较视野:大同论的展开
六 重新理解康有为生前为何不刊行《大同书》全书
第六章 大同立教的双重困局与不同应对
一 大同立教的“谋于下”与“谋于上”
二 大同立教的双重挑战与戊戌士林的普遍异议
三 戊戌维新失败的反思:君臣之防的凸显与政教矛盾的忽略
第七章 共和与国教
一 引言:“大同立教”、国教问题与共和的道德基础
二 跨政党宗教的建构:建党与立孔教的分岔与重叠
三 国教的政治领导权:两种“政教分离”与“不立国教-特立国教”之辩
四 俗本政末论与教俗“不可变”论:康有为对共和道德基础的论证及袁世凯集团的援用
五 在国民运动中寻找共和理念:新旧道德论战与东西方文化论战的交织
结语 道术已为天下裂:从大同立教的命运看现代政治转型
附录 “天”变、公理与时势:大同论的宇宙观基础
一 无限宇宙的展现:从“人人皆为天之子”到“人人皆为天上人”
二 消失的上帝与永恒的孔子
三 公理之学与大同之教的天学基础
四 时势成为“天理-公理”之变之后的核心问题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