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1988-201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
严晓蓉
|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2年11月 |
コード:486654 178p 24cm ISBN/ISSN 978752270744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独立纪录片因其非虚构性成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呈现媒介,是主流记录片的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对独立纪录片建构的记忆空间作一分析:纪录影像如何建构记忆、记忆空间图景及记忆空间的审美取向。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其一、独立纪录影像留存的记忆,其建构性取决于影像生产过程中媒介与主体的介入和交互影响,影像作为一种记忆媒介的边界、观者在观看影像过过程中结合自我体验而被激发的记忆,两者共同形构独立纪录影像记忆空间的最终形态;其二、独立纪录片中建构起关于以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城市、乡村及混合空间为分界的社会记忆图景,建构起中个体化以及群像并存的记忆;其三、就独立纪录片现阶段的美学倾向而言,独立纪录片由发端期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到现阶段更多元的影像创作倾向,因而其建构的影像记忆脉络也更为分散,其美学取向也各自不同。因此,对独立纪录片中记忆美学表达的要素如声音、色彩的美学分析,是对独立纪录片独特的记忆空间美学取向探询的一部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断裂与记忆 第二节 混沌与显影 一 纪录与记忆 二 媒介与记忆的空间建构 三 媒介·空间·记忆 第三节 空间与记忆理论的流变与梳理 一 空间概念演变及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观综述 二 社会记忆理论综述 第四节 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现状 一 国内独立纪录片研究现状 二 国外关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研究 三 研究策略与设想 第二章 独立纪录片的媒介生成空间 第一节 媒介空间转换与纪录主体的身份衍变 一 难以到达的彼岸:流浪与协作 二 媒介的空间流转 三 多元混合与共语喧哗 第二节 多层次社会空间的开启与呈现 一 独立纪录片中的公共空间 二 私影像与个体空间渐显 三 边缘影像与边缘空间 第三节 传播空间的媒介流变 一 电视时代的传播 二 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空间 第三章 独立纪录片的记忆建构 第一节 影像真实与记忆建构 一 影像的记忆表达边界 二 影像及观者的记忆互动与建构 第二节 独立纪录片中记忆的交织与共建 一 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叉与分列 二 影像的日常性、情感性表达与记忆构成 第三节 记忆符码与景观呈现 一 影像中的记忆、符码、景观 二 时代景观与公共记忆 三 碎片化景观与个体化的记忆呈现 第四章 记忆的空间图景 第一节 影像空间转换与记忆生成 第二节 城市空间重构与影像记忆 一 边缘的徘徊与记忆 二 工业空间的零落侧影:《铁西区》与时代记忆 第三节 乡村影像与记忆书写 一 边缘空间的闭合式成长记忆 二 乡土、传统、现代的裂隙与冲突 第四节 混合空间的记忆呈现 一 去往第三空间——从《三元里》到《算命》 二 关于迁移与消逝的记忆 第五章 独立纪录片中记忆空间的美学形构 第一节 记忆的审美表达与独立纪录片的美学形构 第二节 记忆空间的审美构成 一 影像中的声音与记忆 二 色调安排与记忆的美学呈现 第六章 影像映照与记忆的交互审视 第一节 时空交叉点上的镜像映照 一 中西独立纪录片的影像映照 二 主流与独立的镜像映照 第二节 独立纪录片之思 一 底层关怀与镜头伦理 二 边缘主题的滥化 第七章 余论 第一节 影像记忆与怀旧之辨 第二节 以记忆抵抗遗忘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独立纪录片代表作品列表(1988-2012) 后记
|